盒马、叮咚买菜、淘宝等平台上的预制菜销售翻倍增长,美团买菜2021年预制菜增速较2020年增长了4倍;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去年4月成功登陆A股,并一举夺得10连板;生鲜、餐饮、水产、农业等领域的玩家纷纷入局预制菜市场,厚生、红杉、高瓴等头部资本押注预制菜……
3月10日下午,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简称“艾媒咨询”)在广州举办“艾媒新消费大讲堂”,发布《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在政策支持、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观念改变、冷链技术进步等“利好”的综合作用下,预制菜迎来黄金发展期,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元。
同日,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首批加入成员包括小龙坎、物只卤鹅、鸿骏膳食、水天堂、一刻厨神等。
“预制菜新赛道在这两年红火起来,并非偶然。”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千亿市场风口下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机遇”的演讲中介绍说,在上世纪90年代至2014年,国内出现的净菜、半成品菜、快餐料理包,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初期;2022年在疫情催化下,预制菜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在他看来,预制菜这两年快速发展,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1、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的落实。早在2016年,我国《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各部门要不断强化市场营销服务,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推动绿色食品步入“以品牌引导消费、以消费拉动市场、以市场促进生产”的发展轨道。这是包括预制菜在内的餐饮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支持绿色食品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制造产业加快跃向万亿级,壮大绿色食品产业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2、国民收入持续增长。根据艾媒咨询调研,我国近7年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8%以上的增速。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提升,餐饮市场进一步复苏,预制菜行业C端消费潜力大增。
3、餐饮业在波动中增长。餐饮行业生命力顽强,在2021年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预测,2023年,中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数有望突破5万家,并且增速在9%左右。
4、冷链技术迭代升级,从预冷处理,到加工包装,再到冷藏配送,全方位为预制菜成品和半成品,以及原材料保驾护航。
5、餐饮成本结构发生变化,行业亟需降本增效,而预制菜在配菜、烹饪中省时省力,预制菜在B端也受到欢迎。
张毅表示,随着中国家庭小型化、食品消费便捷化、品质化趋势,预制菜品的需求量将不断提升,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现场,艾媒咨询还牵头成立了“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并举办启动仪式,小龙坎、物只卤鹅、鸿骏膳食、水天堂、一刻厨神、红餐网、餐饮O2O等成为首批联盟单位。
据介绍,该产业联盟的成立,旨在聚合行业资源,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协同开展新产品研发和产品产业化,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形成互补、互助、互促的产业发展格局。
【记者】欧志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