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日趋紧张、人民对高端医疗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看好病,是群众就医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体现。
在新兴,这样的幸福场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2020年,新兴县正式启动医共体建设,目的是增强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水平。其中,新兴县中医院医共体建设是以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为新城镇卫生院、太平镇卫生院、六祖镇卫生院、东成镇卫生院、水台镇卫生院、里洞镇卫生院,以及上述6家镇卫生院所属的村卫生站。
顶层设计 健全制度
新兴县中医院医共体坚持以县政府为主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强基层为重点,以让群众少得病和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目标,于2020年正式挂牌。同时成立有关的议事决策机构,逐步完善医共体议事决策机制与流程,截至2021年12月,总医院累计审议了医共体分院关于增加人员、购买设备、基建等“三重一大”事项共18项。
根据医共体“六统一”管理目标,县中医院自上而下建立一套完善的核心制度、工作流程、奖惩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在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之间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推行县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开展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和联合手术室,为群众就医提供更高效、便利的服务。
此外,医共体总医院于2020年6月起正式推行6S精益管理,医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服务质量及群众满意度双效提升。通过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实现挂号、分诊、缴费、取药、报告查询等就诊全流程网络化,有效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三长一短”问题。同时,把成功的精益管理经验推广到各分院管理中,通过分院派人到总院参观学习和总院派专员到分院指导的双向互动方式,让各医共体成员单位在医院环境、就诊流程、院感规范、服务质量等方面获提升,以实现同质化管理。
技术下沉 资源共享
根据各分院发展需求,县中医院医共体建立一院一方案,选派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业务骨干挂点联系,并安排业务骨干定期下乡到各分院进行现场坐诊、手术会诊、查房带教、学术讲座、专科共建、专家义诊等,进一步提高分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分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诊疗资源,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不出县”。还有,依托总院拥有的先进检查检验设备及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现已建立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和心电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县中医院医共体定期对各分院的医疗质量、护理等方面进行指导,截至2021年12月,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748人次,接受分院至总医院进修人员12人,组织专家到各分院坐诊及教学查房96人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2项,开展专家义诊活动6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
强化人才 实现均衡布局
据了解,医共体各分院积极选派医务人员到总医院进修学习,重点培养临床医师、中医医师、护士、康复技师等,累计组织开展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基本操作技能、教学查房、院感处置等培训班20余次。
同时,为补齐医疗卫生短板,该院按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结合适当超前设计原则,推动新兴县中医院易地新建项目。项目规划总投资8.5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145.23亩,开放床位700张,建筑面积约10.74万平方米,致力打造成一间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下一步,新兴县中医院医共体建设将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推行中医治未病及体质辨识信息化管理,以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帮扶模式和“抱团式”医共体协同模式,促进总院与分院专科建设,深度打造“信息先行”战略,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完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促进总院与分院“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建设,积极为建设“健康新兴”和高质量发展融湾先行示范县贡献中医力量。
【撰文】梁颖 赵丹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