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韶关南雄市澜河镇驻镇工作队创新合作社“托管”脱贫户帮扶模式,通过产业能人创办的合作社,对村里有劳动力脱贫户“散”“小”产业进行托管整合,促成社会力量聚集、帮扶要素集约,推动对口帮扶澜河镇胡须鸡、贡柑、仙草等产业持续发展。
“托”出致富“共同体”
“农户那么多,价格那么散,逐一商谈很麻烦。”以往,葛坪村农户售卖贡柑十分零散,给前来采购的外地农商带来了不少难题。
“鉴于村委会现有干部力量有限,我们工作队构思挑选产业能人为领头,试点铺开新的帮扶模式,收获不错的帮扶成效。”工作队队员潘力达告诉笔者:“这种帮扶模式就像拉链一样,托管整合脱贫户‘散’‘小’产业,既有利于合作社发展壮大,也有利于脱贫户把握商机,发展生产经营。”
经过帮扶模式创新,澜河镇胡须鸡产业持续发展,规模由1.7万只增长至2.3万只,增长率达35.2%。2020年12月,单月胡须鸡销售额就达到了50万元以上,平均为每户脱贫户半年增收4000元。
“托”出农技“再下沉”
“除了每年农业部门定期举办的‘三下乡’农技培训外,工作队还联系合作社,为脱贫户提供更多‘一对一’产业农技指导。”潘力达介绍。
“教”:针对脱贫户理论知识薄弱、实践转化不足等问题,从种养环境选择、种养技巧、病害防治疗等方面,仔细向脱贫户二次讲解相关知识。
“传”:上级农业部门网络教授技能,进行二次教授。带:亲自带脱贫户进行农业生产,并作系统讲解示范。
“帮”:对脱贫户生产技术存在疑难点,进行“点对点”授技帮助,按照“销号”制解决生产实践疑难。
“多亏驻镇工作队和合作社的大力支持,我家贡柑销售很好。”脱贫户沈学森喜滋滋地说,“去年,我家通过水稻、贡柑种植,人均年收入已超过2万元”。
“托”出触网“新机遇”
“没想到咱家农产品,也能在电商上架,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大商机。”脱贫户许来根笑着对笔者说,“很早以前,我就产生触网销售贡柑的想法,但是上架电商需要各种营业执照证件,咱实在拿不出证照就一直耽搁。”
驻镇工作队对接南雄市邮政公司、电商中心,结合澜河镇帮扶工作实际,推出“免区间快递费”“五彩岭南微商”“邮政小额贷”等一揽子帮扶举措,以专业合作社托管脱贫户为帮扶抓手,全力打造农村“电商—寄递—金融”一体化综合服务。借力“互联网+”撬动广大电商市场,通过广大农村邮政便民站、集中收寄点,快递员上门服务,实现珠三角当天收发、全省范围三日达目标,帮助广大农民实现了“营商不出村、创业不出镇”梦想,带动当地31户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镇合作社正在发展壮大,对吸收村里的脱贫户劳动力参与经营也有迫切需求,脱贫户的加入有利于合作社经营提质增效。”队长邱万锋说。
接下来,澜河镇驻镇工作队将继续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充分利用组团帮扶资源,积极拓宽合作社托管脱贫户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激发村级“脱贫造血”内生发展动力。
【全媒体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李思番 廖长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