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数中国女性主导家庭财务大权
从女足姑娘重夺亚洲杯到天才少女谷爱凌冬奥夺得两金一银,她们的自信和张扬,让世界刷新了对女性未来的无限可能的想象。
与这种自信相对应的是,普通的中国内地女性在家庭财务方面也展现出了强大的信心。据瑞银集团2020年发布的《瑞银投资者观察》报告显示,中国女人财富管理独立性最强:49%内地女性主导家庭长远财务。
这份针对全球11个市场共计4400名女性的报告主要研究结果还显示:
1. 中国内地女性比全球女性财务决策更主动,超过80%的中国内地女性非常投入管理自己的短期财务事宜。
2. 同时更多的中国内地受访者(86%)表示她们会在长远投资和财务规划决策上担任主导的角色,这远远高于全球水平42%。
3. 大部分中国内地女性已经成功承担起短期财务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日常开支(88%),支付账单(86%)以及参与大额购物决定(83%)。
4. 同时,多达86%的中国内地受访者会与配偶共同处理长远财务决策甚至担当主导角色,是所有受访市场中比例最高的。其中,49%的受访者表示“由我主导”,37%表示“共同做出决策”,远高于全球的23%及19%。
女性金融健康的真相
由于女性是家庭消费和理财的主要决策者,那么女性的金融健康状态就不仅影响其个人,对于家庭和社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2021年的早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曾联合长投学堂对代表众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经历的女性的金融健康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该研究显示,女性的金融健康程度受到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但年轻女性也逐渐呈现出收入多样化,消费精明等特征。并且调查样本还显示,与传统观点不同,女性在家庭财富管理的风险偏好方面与男性的区别相差无几,有94%的女性购买了基金产品,57%的女性购买了股票产品。
女性金融健康的水平一方面受到自身金融素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外部社会环境有关。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立的国际金融教育网络发布的《2020 有关成人财商素养的国际调研报告》的理论背景,根据中央财经大学、微淼商学院联合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发展白皮书(2021年)》从金融知识、金融行为和财富态度这三大模块对国民财商素养进行的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国民财商素养整体略高于中位数,但金融知识一项评分最低,受访者对于一些较为基础的金融知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而金融知识的匮乏更易导致其在投资市场的损失,因此,提高国民财商素养需要在金融知识的普及方面有所作为。
由此可见,提升女性的金融健康状况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而形成良好氛围,个人、政府、金融机构、教育机构等各相关方都需积极探索维护女性金融健康。
金融社会工作助力提升女性金融素养
“金融社会工作”已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新领域。它遵循社会工作“人在环境中”的理念,关注服务对象的收入维持与增长、资产积累与投资、消费管理、信用建设与债务处理、以及金融风险防护。力图通过一种从微观到宏观,增进服务对象的金融福祉。
微观层面,社会工作者通过金融咨询、金融教育、金融治疗等专业方法,结合具体金融情境,帮助女性改善金融意识、情感、态度、知识和行为。
宏观层面,金融社会工作致力于推动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针对女性群体的金融教育发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已明确提出,支持金融机构、企业等组织与妇女组织合作,面向农村妇女开展金融服务和相关培训,提升女性金融消费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金融社会不断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女性金融参与和风险规避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只有在女性金融健康地发展的情况下,女性力量才有保障,有助于实现女性及其家庭的金融福祉,促进整个社会、国家的金融健康发展。
本文中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小珠
参考资料: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发现:我国女性金融健康事关家庭财务韧性》,2021年3月5日;
中国妇女报,《提升女性金融素养 助力实现金融赋能》,2021年9月14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