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2022年春节,升级改造后的肇庆市端州区骑楼街在暖黄灯光下,古色古香,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拍照。
改造后的骑楼街古色古香。梁亮 摄
通过采取“小手术”“微整形”的办法,肇庆先后完成府城遗址公园、府前广场、骑楼街的“微改造”,在推进古城墙修缮保护工程的同时,保留老城区的整体肌理和风貌。
2020年,肇庆出台《推进“古端州·新活力”三年行动方案》(下文简称“方案”),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新都市建设两大目标实施八大提升工程,涉及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等各个方面。
1年半时间过去,和焕然一新的骑楼街一样,古老的端州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焕发出勃勃生机。
环抱西江水,背靠北岭山,坐拥七星岩,建城2000多年的端州,是肇庆的根和魂。
作为宋徽宗赵佶的封地,端州在他继皇位后,升为“肇庆府”。明清之际,两广总督府曾驻端182年,是两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悠久的历史沉淀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明末,桂王朱由榔在位于端州的丽谯楼登基;宋臣包拯在端州任知府时,以不持一砚归的清廉之风闻名于世;王泮在肇庆任知府期间,主持修建了跃龙窦和崇禧塔,引沥水入西江;利玛窦在肇庆建立了全国首个传教驻地,并绘制了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铁军”叶挺独立团从阅江楼出发北伐……
端州曾是两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曹笑 摄
始建于宋的肇庆古城墙周长2800多米,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全国罕见。披云楼、丽谯楼、石桥亭、摩崖石刻等古迹镶嵌城区其中,和城市相融。
如何保护体量庞大的府城文化遗迹?2016年,肇庆启动实施府城复兴项目,打造“一城环绿,两府复兴,三街畅旺”的全新府城。
记者观察发现,府城复兴项目和端州老城区城市更新紧密结合,主要以“城市微改造”“环境微整治”方式进行,保留了老城区的整体肌理和风貌。
通过清理依附房屋,古城墙本体得以展露;随着横跨人民南路路段的古城墙成功修复架通,古城墙恢复全线连通;披云楼、丽谯楼重新修缮开放;府城公园包公井广场等建成开放。
截至2021年底,端州已累计投入10.35亿元,升级改造公共厕所139座,综合整治背街小巷154条、老旧小区653个,惠及54047户居民。
如何让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端州建设元魁塔公园等6个城市公园,塑造“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的城市形态,市民抬头见绿、出门进园、移步换景;通过环星湖治理,打造以岩前、出头、石牌、青莲四大片区为核心的环星湖民宿集群。
端州不仅是肇庆历史文化的根基,还是肇庆发展的“门面”和“窗口”。
改革开放以来,端州制造曾在全国大放光彩:蓝带啤酒曾是全国饮料10强、全国工业企业500强;星湖科技是中国味精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肇庆自动化仪表厂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气动仪表厂;南华自行车使肇庆成为全国自行车生产和出口基地……
直至今日,端州仍以全市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5的GDP、约1/3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的规上工业增加值,集聚了全市1/7的常住人口。
面向未来,肇庆需要一个更具辐射力的端州。方案提出,端州要在推进肇庆主城区一体化发展上担当作为,强化主城区功能布局,推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紧密衔接。
向南,端州要拥江发展,实现端州、高要“点线面”布局和功能组团,打造“一江两岸”发展格局;向东,端州要强化与鼎湖和新区错位发展,实现与肇庆新区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产业布局上,面对产城脱节、“有城无产”、产业空心化等问题,端州聚焦“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的“3+1”主导产业进行布局。
电子信息制造成为端州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的突破口。投资120亿元的风华高科高端电容和电阻项目提前一年竣工,全部达产后风华高科电容产能排名将上升至全球第五,极大缓解国内高容产品“卡脖子”难题。
投资120亿元的风华高科高端电容和电阻项目提前一年竣工投产。风华高科 供图
端州围绕风华高科开展产业链招商,梳理全区电子信息骨干企业,建立全国前100名同行业企业库,成功推动协铖电子、绿宝石、宏华电子等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培育引进洁美电子、载乘新材料等电子信息企业。
此外,端州还以京泰医疗器械产业园为抓手,加快布局高端医疗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关联行业,引进德力航天航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推动华信高精密、振华科技、联华机械等本地真空装备制造业加快增资扩产。
作为肇庆主城区,端州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只有58.56平方公里。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经济?发展都市型产业,成为端州的选择。
端州区主动加强与广州、深圳、佛山、香港等地合作开展产业共建,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溢出,努力把端州打造成大湾区区域总部重要承载地。
高济医疗•广东邦健综合性医药物流产业园按照年销售药品100亿元设计,旗下门店超1800家;中铁广州局肇庆分公司总部去年实现总产值近90亿元——端州有望快速形成多家超百亿企业。
另一方面,端州区通过盘活低效用地、加快实施“三旧”改造、开发双龙片区“三管齐下”,突破产业平台发展的土地“瓶颈”。
端州“三管齐下”,突破产业平台发展的土地“瓶颈”。李朱雄 摄
作为端州最后一片可供连片开发地块,双龙片区已引进66个项目,总投资88.53亿元。园区各类配套逐渐完善——双龙大道、龙园二路、龙园三路、规划三路已建成通车,11万伏输变电站已封顶。
端州还以祥和产业园、俊富产业园为重要载体,实现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完善生活配套,激活产业用地活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带动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接连落户投产。
端州区还加快建立低效用地倒逼退出机制,整理盘活低效通用厂房,提高通用厂房容积率和利用率,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和高效企业集聚。
在项目落户过程中,端州区各部门主动介入项目招商、立项、规划、环评、注册、办证等各项环节,让客商无忧。针对已落地的企业和项目,实行定期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遇到的困难。
“整个洽谈过程很关心企业的需求,务实、高效、诚恳的作风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和安全感。”广东心里程教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国远表示,端州对待客商的态度,确实没让企业失望。
2021年,端州区新引进87个项目,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超1亿元项目共39个;新增开工项目65个,新增竣工项目56个。
延伸阅读
【南方+记者】刘亮
【通讯员】杜哲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