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东莞,有这样一群女教师,从筑梦芳华到桃李芬芳,她们躬身教育、潜心育人,点亮孩子们的前程;她们挥洒青春、朴实无华,成为学生心中的“最美师者”。
她们是教育战线的一缕和风,吹来春意融融,百草吐芳。第112个“三八”国际妇女节踏着春天的脚步走来,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日报社推出“教育‘她’力量”系列报道,一起倾听、记录、书写她们心中那个“最美的自己”。敬请垂注!
汪丽丽是东莞外国语学校的一名中学教师,从教22年来,她始终充满热情和笑容,热爱和敬畏自己的事业,用“匠心”诠释教育的真谛,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用责任感和使命感锤炼自己的品格,率先垂范以言行感染学生,成就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从小想做一名教师
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对于汪丽丽来说,是一种传承,也是一个梦想。
汪丽丽出身于教师家庭,妈妈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从小耳濡目染,让她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爱。看到妈妈总是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尊敬,慢慢地萌生了做老师的想法,家里人也很支持。
1999年,大学毕业后,汪丽丽正式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圆了父母和自己的愿望。2014年,随着东莞外国语学校正式开学,汪丽丽也开启了教育生涯的新起点。
东莞外国语学校作为东莞市综合改革试点学校,新老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作为中学数学科组长和市学科带头人,汪丽丽组织大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组活动,引领科组成员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听课、评课,带动了科组成员的成长。同时引领科组老师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把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落到实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教育即生活,数学的应用范围广泛,与生活息息相关。”汪丽丽表示,22年来的教学生涯,让她深切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于是,汪丽丽以身作则,备改先行,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好,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科组教师通过近七年的研究实践,创新初中数学“5+1”数学教学模式,即五节国家课程加一节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诠释生活现象。
东莞教育届人士表示,“5+1”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极大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不是枯燥的学科,而是一场趣味性、逻辑性的学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下教学转为线上,为将其对学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汪丽丽和初中数学科组团队系统研发的校本课程微课集《趣味数学》、《逻辑数学》等课程,通过学习实际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知识,以及简单数学逻辑推理方式、方法和财经素养教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诠释经济学现象的意识。
这些课程推出后,得到全市推广,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和喜爱。汪丽丽表示:“从效果来看,校本综合实践研究过程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多元发展。”
将认真耕耘属于自己的“责任田”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汪丽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前行,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16年被评为东莞市第四批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2018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2021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初中理科名教师。
面对一系列荣誉,汪丽丽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她在不断总结、创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她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因为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让受教育者成长。
对此,汪丽丽感受深切。“高品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应然走向,教育家型教师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本真追求。”汪丽丽表示,教师要勇于冲破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充分保护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注重传承但又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生态。
回顾22年的教育生涯,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给汪丽丽带来了最美好的回忆,也成为她奋力前行的动力。“一个人的精彩只是一个平面,只有和团队的精彩融为一体,才是一个璀璨夺目的多面体。”汪丽丽表示,将认真耕耘着属于自己的“责任田”,与老师们共同创设校本特色课程,引领学生走出数学的枯燥,在快乐中领略数学的奥秘,感悟数学的美丽,收获成长的喜悦。
个人档案
姓名:汪丽丽
学校:东莞外国语学校
从教时间:1999年至今
获得荣誉:全国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东莞市优秀班主任、东莞市第一批教学能手、东莞市第四批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南粤优秀教师、入选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初中理科名教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