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求职要看MBTI人格测验,其实认真你就输了

南周知道
+订阅

今日话题

字数:2075阅读时间:4min

想当年,迷信星座的后遗症是:“XX狗都不谈”,如今,崇尚MBTI的后遗症是“非XX人格不约”。MBTI创造了一种新式社交时尚,它已经升级为这届年轻人的恋爱避雷针和社交通行证。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MBTI到底是个什么鬼。

(视觉中国 / 图)

最近,年轻人常用的社交软件里,被一组四字暗号刷屏了。

INFJ、ENTJ、INTJ……很多人乍一看这几个字母,是一脸地铁老爷爷看手机的黑人问号。但如果你经常在互联网上冲浪,那么MBTI的测试,是必然躲不过的。

MBTI测试,

新式流行的社交时尚

MBTI全称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国际流行的一种职业人格评估工具。

心理学的祖师爷荣格,最早根据“利比多”的倾向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同时,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感觉、思维、情感、直觉四种基本机能,这两种性格混搭上四种机能,就产生了八种人格。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基于此,又共同制定了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MBTI,取四大维度,你的注意力方向、认知方式、判断方式、生活方式,每种维度的两种类型择一,把每个维度上偏好类型的代表字母组合,就诞生了十六种性格类型。

这种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擅长不同的工作,并且有时不能互相理解。如同一个探测仪,到最深处挖掘你的个性特质、潜能和优势。

不仅是线上交友被广泛使用,投简历之前,有年轻人虔诚地做了MBTI的93条测试题,为了找到满意、合适的职业。在一些企业中,面试甚至会根据“MBTI人格类型测试”结果分配岗位,只为了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地方创造价值。

见相亲对象之前,有95后把对方MBTI的测试结果与自己的做了匹配,早早做了见面聊点啥的准备。

MBTI在年轻群体中的普及性,绝对超出你的想象。打开脱单软件,来自一位心动对象的打招呼,跳出了对话框。“看你简介里写的INTJ人格,我是ENTJ人格哦”,然后顺着MBTI的测试,不知不觉就和对方聊满了一屏。

这并非个例,在当代年轻人流行的交友软件Tinder、Soul上,这种四字暗号的自我介绍,最近成为了一股新的潮流风向标,很多人都喜欢在交友类APP的简介里,写上自己的人格类型,并且辅助一些兴趣爱好的例证,然后自豪地晒出来。

标榜自己是INFJ、 INTJ等性格的年轻人不胜枚举。更有一些账号用户,直接明白地利用MBTI的测试作为自己求偶的导师,表达了自己的诉求“本INTJ,想找个ENFP小可爱”。看到这样的备注,只能默默左滑,是我不配。

社交软件上的备注,可谓当代年轻人喜好的风向标,印证了MBTI测试的流行。

想当年,迷信星座的后遗症是:“XXX狗都不谈”,到如今,崇尚MBTI的后遗症就是“非XXXX人格不约”。MBTI创造了一种新式社交时尚,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它已经升级为这届年轻人的恋爱避雷针和社交通行证。

(视觉中国 / 图)

盲目崇拜MBTI,

认真你就输了

那么问题来了,当代年轻人为什么都在信仰“MBTI”?MBTI人格测验真的比星座更靠谱吗?

“时而INTJ,时而INTP”“测了五次,都是ENTP”“测了三次,没有一次一样的人格”,有人对MBTI奉为圭臬,而有人对MBTI则抱着强烈的怀疑。

还有的人嘴上说着“我们INTJ从来不相信玄学”,然后反手发个朋友圈就是“这篇文章真的太太太准了,说到了INTJ的心里”,身体与大脑不要太诚实。

说到底,星座和MBTI都一样,属于巴纳姆效应和正例谬误效应在作祟。

巴纳姆效应指出了人们常常落入的陷阱,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觉得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描述的就是自己本人没错了。这种高度自我认同趋势在星座、血型、塔罗牌、算命卜卦、手相面相、MBTI人格测验、各类心理测验等玄学上,作用力强大。

正例谬误效应则解释了为什么信MBTI者愈信。因为当人们只关注与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时,由此会产生一种知觉错误。

当你在接收MBTI到底准不准、该不该相信的时候,你的大脑已经自动为你做出了判断,倾向性接收和自己刻板印象一致的信息,所以天然浏览到的都是说MBTI太神了的评论。

除此之外,对于MBTI的相信或者说喜欢把它挂在嘴边,也是因为社恐的年轻人,想要打开话题太难了,而MBTI不失为一种应对陌生social的解决之道。

彼此不熟悉的人初次见面,除了天气和星座,现状也有了一个新选择,可以聊聊MBTI。其实最终也就是提供了一个社交谈资罢了。从当初的“在吗”到如今的“hello,你是XXXX人格吗”“好巧哎,我也是”,话匣子由此打开,破冰之旅也更加顺畅。

但我们始终要明白的是,作为个体,人的复杂性仅仅用几十种类型来区分的话,太过片面与武断。MBTI可以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小工具,这个测试只是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维习惯、人格上的倾向性,加深对于自我的认知,但全面依赖MBTI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工作与恋爱,那就大可不必了。

并且随着你的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提升,所谓的人格,也是流动的,并非一成不变。

研究调查显示,MBTI的测试平均四年一变。如果你对MBTI丧失批判性思维,一直把它作为人生的导航指标,可谓是刻舟求剑了。

所以,年轻人呀,少给自己贴标签,少点对号入座,将你的目光放到当下,放到你的身边,包容理解这个世界的参差,看见世界的多样与繁复,别被MBTI限制自我的发展,也别画地为牢,让它框住你人生的无限可能。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