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实施!做外贸的企业注意了!

惠州商务
+订阅

近期,天津泰达、温州、昆明、成都、贵阳等多个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步伐,从硬件设施提升到制度改革创新,从营商环境打造到开放平台建设等多个层面发力,加速推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5.9万亿元,以不到十万分之五的国土面积,实现全国七分之一强的外贸进出口值。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将有力提升综合保税区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优化综合保税区营商环境,为稳外贸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综保区彰显稳外贸潜力

最近,多个综合保税区传出积极进展的喜讯,不少地方迎来外贸“开门红”。比如温州综保区顺利完成全市首单跨境电商9610海运出口陆运转关业务及区内首单跨境电商9710出口业务,今年截至2月24日跨境电商订单量和销售额同比已分别增长约108%和137%;昆明综保区正在加快推进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去年7月刚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重庆永川综保区,也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计划在今年6月底申请国家验收,7月申请正式封关验收。

据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司长陈振冲介绍,截至目前,通过不断整合优化,我国综合保税区数量达到155个,占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的比例达92.8%,已成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绝对主力军。

综合保税区对稳外贸有着重要意义。商务部研究院美大所副主任章海源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综保区在外贸发展中的地位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外开放度高。因为综保区设立之初就明确了开放导向的目标体系,从简单加工组装等全球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不断向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品牌经验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从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从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不断向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转移,极大促进和带动了外贸发展;二是开放型产业集聚。综保区在不断集聚产业与要素资源的过程中,通过政策、产业、开放、开发、人才等集聚和扩散效应,提高了其产业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三是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有60个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在完善政策、拓展功能方面充分发挥了先行先试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8%,较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21.4%的增幅高2.4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值的15.1%,对我国外贸的贡献率达16.5%。

陈振冲分析,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在于保税、免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在支持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保税租赁贸易业务等新业态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加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多个综保区密集召开会议,加强对全年的工作部署,绘就施工图。重庆涪陵综合保税区已于最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积极谋划安排2022年度重点工作,提出“招商为要、项目为王、服务为本”理念。贵阳综合保税区于2月21日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提出努力建设成为贵州最具特色国家级产业园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南宁综保区2022年年度工作会议暨“三创三推”工作动员部署会,对落实广西加快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14个方面工作进行部署。

在各综保区加快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海关总署于今年1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即将于4月1日起施行,该文件从集成固化综合保税区政策措施、体现海关机构改革新职能、预留发展空间和加强协同治理等方面,对提升综合保税区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

章海源表示,《综保区管理办法》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到11大类业务,而且集成固化了选择性征收关税、委托加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便利化措施和要求,新增了支持融资租赁、跨境电商、期货保税交割等新业态、新模式入区发展,将有力提升综合保税区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优化综合保税区营商环境,对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多个综合保税区已经开始抓住新的政策机遇,加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步伐。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海关将积极指导和帮助各综合保税区充分运用和落实好管理办法,并结合四川空港、水港、中欧班列等开放通道优势和产业特色,进一步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广西钦州市政府印发了《加快钦州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提升并用好政策吸引力、区位协同力、要素供给力,争取更多项目入区。

章海源表示,新形势下,综保区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推动从原来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靠创新驱动转变,从原来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综保区管理办法》落实为契机,建议各综保区从五方面加速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改革,建立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二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三要大力提升创新驱动力,促进数字经济及新业态发展。四要打造人力资源集聚高地。五是营造国际一流水平综合投资环境,培育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新优势。

来源:国际商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