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北滘中学:一举揽下15位名校生,珠三角小镇的引才新磁场

佛山大课堂
+订阅

继美的和碧桂园之后,在顺德北滘镇,有一所学校正成为吸引名校生的新磁场。

笔试前一晚才从朋友获知招聘信息,马上主动联系学校参加第二天的笔试,面试时被校长一番话打动,放弃其他offer,决心到一个素未谋面的珠三角小城执教……这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余娟与顺德的邂逅与相知。

曾经用研究揭示华北克拉通西南缘古元古代晚期A型流纹岩的成因与克拉通裂解,也曾钻研贺兰山中段古元古代黄旗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即将从研究前寒武纪地质学到教授高中地理,她认为不是屈就而是挑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庞岚尹在顺德的转身。

她们要加盟的学校,是顺德北滘中学(下称“北中”),一所因为引入国强公益基金会和国华纪念中学管理和骨干教师团队进行教育改革而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

在今年北中的招聘中,15名被录取的应聘者均和余娟、庞岚尹一样,来自国内外一流名校,包括3名清华北大硕士、2名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2名中山大学博士,1名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以及7名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高学历人才,共同组成了北滘中学前所未有的新教师豪华阵容。

名校生蝶变名师,他们有何规划?名师成就名校,他们如何发力?对此,南方+记者采访了三位生力军,一起来听听她们的想法。

北滘中学教师招聘刷新纪录,图为7名名校优秀人才与北中教师合影。

北滘中学教师招聘刷新纪录,图为7名名校优秀人才与北中教师合影。

清华大学硕士余娟:

“六点钟校长”坚定了我做纯粹教育的信念

清华大学中文系硕士余娟。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见到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余娟的第一眼,就让人想起这句出自《诗经·卫风·硕人》的诗。事实上,作为国内顶尖名校的毕业生,她决心投身基础教育行业,恰恰与这首诗有关。

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学业优秀奖”“专业优秀奖”,以及清华校友杨绛、钱钟书设立的校级“好读书奖学金”,本科毕业免试保送研究生,担任全校本科生课程助教、参与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即使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园,余娟的履历也是闪闪发亮的。

也因为这样,当她选择到远在南方的一所高中执教时,家人和同学都感到非常意外。但余娟告诉南方+记者,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心愿,其实早在大一时就开始萌芽。

余娟还是一名新生的时候,就参加了学校教育扶贫协会的一次周末支教活动。当时他们一行9人去到了河北一所偏远中学上课,那时的场景令她至今难忘: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兴奋地关注着她,连学校的老师都搬了椅子到教室后面听课,这种热切的反应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第一节课我讲授就是诗经的这首《卫风·硕人》,那种被学生强烈需要的感觉令我印象深刻。”余娟说,从那时候起,教书育人就成了她的职业选择之一。

2021年毕业后,余娟考过选调生,也去北京一所初中实习过,但机缘巧合之下,北京师范大学朋友分享的一条笔试信息,让她和北滘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实际上,大手笔揽才,北滘中学有备而来。适度超前地引进优秀教师团队是推动改革的重中之重,而这场面向全国的教师招聘活动是一次改革宣言,更是一场必须抢占先机的人才争夺战。

此前,在不改变北中公办性质的前提下,国强公益基金会每年投入2000万元设立北中专项发展经费。这次招聘中,北滘中学就利用基金会的奖教奖学优势,对标大湾区一流高中激励机制,提出在解决编制的前提下,给予博士年收入45万元以上、硕士年收入40万元以上的一流待遇。

一流的待遇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但对余娟来说,下定决心的关键还在于她和北滘中学校长季德华面试时的一番谈话。

和当代许多年轻人一样,余娟很看重领导的管理风格,也反感诸多和本职工作无关的行政事务,“我个人很不喜欢太多程序性应付性的工作,我觉得它会占用我实际投入教学教育的时间,但和季校长的谈话,让我感觉到他很懂学生,很懂教育,而且这所学校要做的是纯粹的教育,这种最接近教育本质的风范打动了我。”

余娟说,当时季校长坦诚地告诉她,因为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需要老师以立德树人为终身追求,付出许多心血和很大努力,“而且我后来去看了报道,说他是‘六点钟校长’,这样实在的作风让我觉得领导是可信任可跟随的。”

面对未来的教学,余娟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作为清华毕业生,她希望除了将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更要结合自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受益终生的文学兴趣,让他们的人生更加广阔,充满诗与远方。

“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成绩并不好,但遇到一位良师,不断鼓励我,而且说我是最具有语文气质的学生。我就像突然开了窍一样。”余娟相信,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她将在北滘中学实现人生价值,也将让更多佛山学子的生命因教育而灿烂。

中科院大学博士庞岚尹:

从研究地球演化转战基础教育,愿做学生迈向星辰大海的领路人

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生庞岚尹。

在地质学专业深耕近十年,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发了多篇学术论文,出了不少研究成果,多次拿国家奖学金和被评“三好学生”……就在大家以为庞岚尹博士毕业后会继续在科研之路上下求索时,她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料的决定。

“经过了长时间的心理纠结,我最终在2020年底做出放弃科研之路的决定。导师觉得很惋惜,但我深知科研更适合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来做,而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庞岚尹说,自己喜欢与人交流,喜欢校园里的上课铃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且学校象征着积极向上的活力,当老师能带来更大的幸福感、满足感、成就感。

取舍是个痛苦的过程,但做出决定后,庞岚尹觉得如释重负。由于自己在广州读博,爱人也在广州工作,庞岚尹最初的目标是在广州执教。但是,新的难题出现了:作为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她在广州可选择的教师岗位并不多。

“我也了解了广州一所私立学校,发现他们的节奏很快,而且对新教师的要求是马上能在教学上独当一面,留给非师范专业学生融入新环境的时间并不多。”庞岚尹说。

因此,除了一流的薪酬待遇,更打动庞岚尹的是北滘中学的包容性,和看重应聘者长远潜力的前瞻性。

“北中不仅给了我们这些非师范专业学生一个机会,而且设立了跟教制度,每位新老师都有自己的导师带领着适应教学,成长空间更大。”庞岚尹说,自己本身就是有耐心和有爱心的人,性格比较适合当老师,有导师领入门,相信教学能力会得到快速提升。

如何将自己的科研经验转化为教学能力?庞岚尹认为,自己对地理这个学科钻研得比较深入,以后一方面可以把有意思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将科研的探究精神用于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博士从教,会否大材小用?庞岚尹相信自己会在锐意改革的北滘中学大展身手,而也只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进入基础教育行列,教育才会发展得越好,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不仅如此,目前正在跟岗实习的她也发现,北滘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在大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产业实力和区位优势。这里不仅有美的和碧桂园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吸引了全球人才汇聚,而且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顺德段也很快开通,这让她对广佛同城生活充满了期待。

有人说,地质学是一个持续了46亿年的浪漫故事。在地球演化领域耕耘多年的庞岚尹对科普有着情怀和浓厚的兴趣,她希望能带领更多学生穿越时空探索地球的奥秘,成为他们向着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阔步前行的最美领路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鲁雅环:

顺德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物理学硕士鲁雅环。

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物理学硕士鲁雅环。

男朋友是顺德人,还是北滘中学校友,他们一起吃过顺德鱼生、喝过顺德早茶,也登上碧江金楼,还有游玩清晖园和岭南和园……和余娟和庞岚尹不同的是,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物理专业的鲁雅环和顺德的缘分来得更早些。

除此之外,鲁雅环已经有两年执教经验,目前在深圳担任高中物理教师。作为江西省上饶市一个小县城长大的孩子,鲁雅环的家境并不优渥。在她看来,正是通过学习让自己走出了县城,来到了首都北京,再走出了国门去到新加坡。

“如果不是学习,可能我就像我的初中同学们一样,早早地就在小县城里工作结婚生子,可能就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美丽广阔,更不可能在国际平台上去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校友们和世界前沿的物理研究领域。”鲁雅环说,本科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虽然不是师范专业,但母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也无形中影响着她的择业观。

那么,是怎样的吸引力让她决心从深圳转战“小深圳”?鲁雅环告诉记者,起初《寻味顺德》的纪录片是我对顺德的全部的印象,后来现在的男朋友作为顺德人,领着她好好感受了一番顺德的美食、建筑等传统文化,也就此知道了顺德有美的、碧桂园这样的世界级企业,发展前景可期。

在鲁雅环看来,如果说深圳是钢筋水泥筑成的白色森林,是快节奏的孤独;那顺德就是袅袅炊烟的市井,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而自己更喜欢脉脉温情的生活,来顺德工作和生活的种子便种在了心理。

而且,鲁雅环的男朋友高中正就读于北滘中学,他曾带着她重游母校。“第一次见它时就有了好感,于是关注了这个学校的公众号。后来看见北滘中学的人才招聘时,学校的真诚和优渥的条件都坚定了我来到顺德的决心。”鲁雅环说。

鲁雅环告诉记者,作为任教即将2年但还未带过高三的新教师,当务之急还是钻研教材、掌握高考重难点、提高教学能力,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此,鲁雅环已经初步进行入职后一年规划:在升任高三前,做完近5年各省市的高考试卷并归纳整理其中考察的知识点,提高自身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做好每一节物理课程的教学反思,记录物理教学中遇到的知识疑难点,在课余查阅论文资料分析并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培训和比赛提升能力,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将来我希望不仅长期留在顺德工作,还要在顺德落地生根,实现人生的圆满。”鲁雅环说,将以自身的经历引导更多的孩子们通过好好学习,能见识到更美丽更广阔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三位教师代表,北滘中学这次引入的师资队伍还实现化学、音乐、外语等学科广泛覆盖,包括一批已经在全国各地高中教育已经颇有建树的名师,比如高中数学奥赛主教练、教出7名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高中化学一级教师等青年骨干。

北滘中学正朝着大湾区标杆精品学校不断迈进。

针对这些新教师,北滘中学将他们量身定制三年发展计划,包括借助国华纪念中学的平台,推动他们对标华师附中、深圳中学等名校,让新教师尽快在名师的带领下迅速成为骨干或者领军人才,同时通过工会、青年教师党支部等学校平台为他们解决教学以外的后顾之忧。

北滘中学校长季德华认为,这次招聘为学校未来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而随着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选择来当北滘中学老师,最优秀的人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培养出“大才”,也将推动北滘中学的改革发展迎来关键性飞跃。

【南方日报记者】蒋晓敏

校方供图

编辑 朱苏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