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梦·广东策|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

南方日报

强国热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会场声音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科技创新”的着墨颇多。

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建设多层次科研主体创新平台……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广东代表委员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展开热议,并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方面,为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建言献策。

建立“创新联合体”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过去一年,我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2021年,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

2021年,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印象深刻。“以广东为例,近年来省级层面密集出台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举措,以‘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他说,“在我熟悉的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领域,已经汇聚了一批本土优势产业链企业,形成以智慧地铁创新应用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在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全国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邓文基看来,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从跟进式创新转向源头性创新,广东可加快建立“创新联合体”,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

“为破解研发选题与市场需求脱节、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脱节难题,需要改变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邓文基说,由代表市场需求的领军企业牵头,产业链、创新链上各科技创新利益方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重大科技攻关,能够将科技、产业拧成一股绳。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分党组书记陈广浩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中国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已建成或规划建设中的大科学装置,还有国家级的创新平台,这些都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基础。“今后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将这些大装置、大平台串珠成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陈广浩说。

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

作为一名来自科技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认为,产业、产品创新和人才培养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将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应用优势。”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在高交会上展示AI成果。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在高交会上展示AI成果。

袁玉宇建议,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科技方向、政策的制定以及科技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增强企业在科技资源分配中的话语权,加强市场、产业对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陈瑞爱表示赞同。“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培育与建设重点产业生态链。”

在长期调研中,陈瑞爱发现,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不均衡、层次有待提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她认为,应加快建设多层次科研主体创新平台,推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广东实招

广东面向科学前沿与战略急需推动省实验室建设

让科研“种子”转化为产业“果实”

生物岛实验室荣获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启动首批月球样本研究……近年来,省实验室逐渐成为广东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播下科研项目的“种子”,结出产业转化的“果实”。

面向科学前沿与基础研究、聚焦战略急需与产业支撑,自2017年底起,广东省委、省政府率先启动3批共10家省实验室建设。“省实验室不同于现有高校、传统科研院所的运作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科研组织,省里为此创造性开展制度设计。”广东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处有关负责人说,省实验室是带有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基因而诞生的,在人事、财务、薪酬、科研组织等方面都被赋予自主权,“真正实现科学家治理,让实验室自主科研立项,确保能快速部署科研任务”。

 “选对人,给足钱,放手干。”琶洲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解释选择广州的原因。

面向当地所求的“战略急需、支撑产业”,则是各家实验室设立的初衷。在首批建设的4家实验室中,深圳鹏城实验室聚焦通信与人工智能、广州生物岛实验室聚焦再生医学与健康、佛山季华实验室专攻先进制造、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深耕材料科学,这些都是当地的优势支柱产业,省实验室的设立意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难题。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实验。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实验。

结合各地产业的实际特点,在随后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中,还采取“核心+网络”或“主体+分中心”的模式组建,即由一个单位承建核心实验室,并在多个地市设立分中心,扩大科研成果在各地的转移转化。

去年4月,由季华实验室研制的佛山一号发射升空,从此太空中多了一颗“佛山星”。虽然启动建设仅4年多,但省实验室已经显现出集中攻关的优势,在各自领域产出一批前沿科技成果。

由鹏城实验室研发的超级计算机“鹏城云脑Ⅱ”,被称为深圳“聪明大脑”,计算能力连破世界纪录,2020年位居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域权威榜单之一IO500总榜榜首,问鼎世界冠军。

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研攻关中,省实验室也大显身手。由生物岛实验室研发的新冠肺炎AI筛查和辅助诊断系统,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随着研发优势凸显,技术不断积累,省实验室与当地产业合作日益密切。生物岛实验室与广州开发区基金合作发起规模为2亿元的成果转化基金,签约技术成果转化合同收入超过7000万元;深圳湾实验室创立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已建立10余个药物研发管线;湛江湾实验室提供虾种苗培育技术支持,打造养殖工艺试验船,使当地远海养殖产业新增利器……无论是为当地产业提供科研支撑,还是利用研究成果孵化科技企业,省实验室正加速成为各地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记者】卞德龙 龚春辉 汪祥波 周甫琦 昌道励 黄堃媛 郜小平

【图片】南方日报资料图片

【统筹】卞德龙

【出品】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团队

编辑 邓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