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城名,城以人传!这场潘茂名文化研讨会带来哪些干货?

南方+ 记者

“茂名这个地方的人民为了纪念潘茂名,永远把他的姓与名留在这块土地上,潘茂名与茂名的关系就是人与城的关系,人以城名,城以人传。所以潘茂名是幸运的,茂名也是幸运的。因为潘茂名,茂名有了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3月5日,潘茂名文化研究暨廖君文化作品分享会在茂名市博物馆举行,4位主讲嘉宾分享了潘茂名历史文化考究与传播情况,并围绕《潘茂名研究与综述》等廖君文化作品作点评推介。

潘茂名文化研究暨廖君文化作品分享会活动现场。

潘茂名文化研究暨廖君文化作品分享会活动现场。

这是一场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茂名记者站、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茂名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茂名市博物馆承办的“好心讲堂”活动,来自茂名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嘉宾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现场聆听了专家学者的分享。

出席活动的嘉宾和观众。

出席活动的嘉宾和观众。

>>点击观看活动直播回顾<<

传播潘茂名文化

“现在做的一切都是风吹沙的过程”

茂名,一座以人名来命名的城市,这个人,就是西晋道士、医者潘茂名。

“我认为茂名这个地方的人民为了纪念潘茂名,永远把他的姓与名留在这块土地上,潘茂名与茂名的关系就是人与城的关系,人以城名,城以人传。”主讲嘉宾、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姚国军说。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姚国军。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姚国军。

潘茂名,约在西晋太熙元年即公元290年出生。今属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人,世居浮山岭附近的山村。如今的茂名市名字也因之而来。中国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以名命名地级市,唯潘茂名一人。

“潘茂名与茂名有着一千多年的渊源。隋朝设立茂名县,是以潘茂名之名命县名。唐代又用潘茂名之姓改南宕州为潘州。唐代已有文献记载。后来,茂名就一直延续着这名字。”姚国军说。

然而在存世古籍中,潘茂名仅现零散记载。“潘茂名在茂名和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不是传说。我觉得1700多年这段时间,后来的人对潘茂名有点不公,起码有一千年左右对他的记载是零零碎碎的记录,总的来说几乎是空白的。到了明清以后才有文学作品等各方面的文本记载。”主讲嘉宾、茂名市作家协会主席张慧谋认为,“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潘茂名这个人物原原本本拉到我们当下的生活,而是弘扬潘茂名文化和精神。”

茂名市作家协会主席张慧谋。

茂名市作家协会主席张慧谋。

近几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花了大力气挖掘传播潘茂名文化。“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风吹沙的过程。”张慧谋认为,“现在借助这阵风把更多的力量凝聚、沉淀下来成为一个高度,像火焰一样,让潘茂名文化和潘茂名精神的光辉照亮茂名这个城市,温暖我们的心。”

目前,潘茂名历史文化遗迹大部分分布在茂名高州市、电白区、茂名高新区,部分在惠州市罗浮山、浙江淳安县、江苏句容市、南京市、广西桂林市、北流市。不少茂名本土的作家在努力挖掘传播潘茂名文化。

原广东广播电视台栏目编导、原广东新闻频道外景主持人,广州壹加恩文化传媒董事长陈丽羽主持活动。

原广东广播电视台栏目编导、原广东新闻频道外景主持人,广州壹加恩文化传媒董事长陈丽羽主持活动。

挖掘潘茂名文化

“用十年时间来写一部经典专著”

去年,国内第一部全面研究潘茂名历史文化的著作《潘茂名研究与综述》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作者廖君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潘茂名文化研究专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潘茂名文化研究专家廖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潘茂名文化研究专家廖君。

“潘茂名文化是千百年来人民尊崇、信仰潘茂名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一种岭南区域性文化。”廖君认为,后世对潘茂名的纪念、研究和发展,涉及范围主要在粤西地区。

廖君介绍,潘茂名文化内容包括“好心茂名”精神的启元、粤西道教医术、中医药理论、“济世救民”思想、“无为、虚静、守拙”的人生观、“拜潘仙”信俗、潘茂名诞辰纪念日、潘茂名中医药传承与技艺制作,等等。

茂名市汉服文化产业协会舞蹈《月满西楼》,表演者身着魏晋时期的服饰。

茂名市汉服文化产业协会舞蹈《月满西楼》,表演者身着魏晋时期的服饰。

“工作以来发现潘茂名是我们城市重要历史人物,但文献及文艺作品很少,从作家与文化研究爱好者情怀出发,决心用十年时间来写一部经典专著,挖掘、保护、发展潘茂名历史文化。”廖君谈及研究潘茂名文化、编撰《潘茂名研究与综述》时说。

谈起在古籍书摊发现《北户录》《岭表录异》的往事,廖君仍难忘当时那份激动。“2019年,我与我的团队发现了一本古书《北户录》大约公元871年(咸通十二年)唐懿宗时期,段公路从茂名回到广州,创作了《北户录》,这是一部唐代岭南汉族风土录,记述了潘茂名。”廖君说:“还有北宋陵州知州乐史撰写《太平寰宇记》和南宋王象之编纂《舆地纪胜》,都有相关记载。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在唐宋古籍开始出现的‘潘茂’‘潘茂古’,都是指‘潘茂名’。”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姚国军用“一山二水三分田”评价《潘茂名研究与综述》:“一山,山就是厚忠诚实,水就是灵动,田就是丰满饱满。这本书把很难得的文献都收集了出来,包含了唐宋以及到明清的文献,以及收录了很多潘茂名的习作,还对文献资料进行了重新解释,很珍贵。二水就是行文的生动。书中不仅有文献资料的校对阐释,还有廖老师自己撰写的文化故事,以散文的手法对潘茂名文化进行了解读。三分田,这本书里不仅有文献资料,有散文,还有新闻报道,也有民间收集来的数据。我看到了社会调研工作者的认真。”

“这本著作包括了文献、个人观点,比较全面把潘茂名1700多年来的点点滴滴融合在里面,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作为作家很感谢廖君奉献文化财富。”张慧谋对《潘茂名研究与综述》评价道。

“这部专著是编写,有收集整理的文献,有我用文学方式撰写的文化散文,增加专著可读性。回顾全书创作历程,就是孤寂、坚守、惊喜、荣光的感受。”《潘茂名研究与综述》作者廖君坦言。

茂名市书画院院长廖静现场给廖君送“华星秋月”墨宝。

茂名市书画院院长廖静现场给廖君送“华星秋月”墨宝。

弘扬潘茂名文化

传承潘茂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好心精神

潘茂名不是一名简简单单的道士,更是一名具有仁爱之心的医者,在他的身上蕴含着许许多多健康的密码。

“潘茂名的精神就是好心精神,从医生的角度来解读好心精神,它可以用‘仁心仁术,至精至诚’来概括。”主讲嘉宾、广州中医大学博士、潘茂名第42代中医药传承人江洪亮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各行各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抗击疫情,比如公安系统,运用大数据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去研发疫苗,医护人员应用各种专业知识去治疗疾病等,这就是“至精至诚”。“‘潘茂名’至今都没有离开我们,潘茂名精神在鼓舞着我们与疾病作斗争。”江洪亮说。

广州中医大学博士、潘茂名第42代中医药传承人江洪亮。

广州中医大学博士、潘茂名第42代中医药传承人江洪亮。

“从古到今,中医药与传染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茂名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潘茂名研究院筹建办副主任黄少雅在交流时表示,作为茂名中医人,我们要传承潘茂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好心精神,踔厉奋发,为发展茂名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江洪亮介绍,茂名中药协会有个共识,即把潘茂名中药文化、南药、电白沉香、化州化橘红等整合起来擦亮中药文化品牌,结合当下茂名正在打造康养旅游基地这个目标,整合潘茂名文化资源,以潘茂名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旅游路线。

现场观众用手机记录活动精彩瞬间。

现场观众用手机记录活动精彩瞬间。

当前,茂名通过创新中医药的话语体系,厚植中医药文化,打响潘茂名中医药城市品牌。姚国军介绍,前两年茂名高新区依托潘茂名纪念公园,整合多方资源,成立潘茂名文化研究院,统筹推进潘茂名历史文化研究与发展;茂名市科技局批复成立潘茂名中医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州市中医院定期召开潘茂名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推出潘仙药囊、健脾和胃片等一批来源潘茂名原方的中药品;去年茂名市卫生健康局成立了茂名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心。这些正是茂名挖掘、传承、发展潘茂名中医药文化的具体表现。

扫码二维码观看直播回顾

扫码二维码观看直播回顾


【统筹】刘俊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刘栋铭

【摄影】刘栋铭 陈锴进 杨建雄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