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广东 | “丝绒绣”——小榄刺绣

广东省非遗促进会
+订阅

小榄刺绣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传统刺绣艺术的代表,是粤绣中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分支。小榄刺绣的历史悠久,清乾隆《香山县志》中已多有当地女性“工刺绣藉以自给”“氏工刺绣,惟以女红自给,仰事俯育孝慈”的记载,可见刺绣已经成为乡中妇女的主要手工业之一。

小榄刺绣以丝绒绣著称,因刺绣时所用丝线有毛绒质感,故也名“丝绒绣”。所用丝线是以桑蚕丝在缫取丝绪之前剥去的茧壳表面丝絮为原料,经染色后制成。这种丝绒线色彩丰富,有青、黄、红、黑、白等正色,有绿、赭、紫等间色。为使绣线色阶过渡得更自然逼真,丝线在深中浅三个色阶之内,又各分为三阶,同时把传统的3种邻近色增加成5种邻近色,以使绣品效果更自然写实。

小榄刺绣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选图、勾稿、上绷架、选线、选针、刺绣等六大步骤。在绣品绣完后,还要检查括针脚、针步和针线间有否露底,过渡是否均匀、平滑、自然,是否有漏针等。同时,按照绒绣框画、绒绣挂轴及绒绣服装三大类别分别作适当处理,如绒绣框画重点处理透底的交叠跨线和结头,绒绣挂轴则还要用蜡或面脂处理绣面突出的毛毛,而绒绣裙褂、礼服等日用绣品讲究耐用,绒绣线要不脱色,针步要结实不露底,在绣中还要用幼线来加固。

小榄刺绣在艺术风格上自成体系,善于根据设计意图及物像形态、质感和神态动向,巧妙实际地将各种针法顺着纹理互相配合,使效果得到逼真自然的艺术效果,其绣出的花鸟尤其精美,善于体现“平、齐、细、密、均、光、和、顺”的艺术风格。刺绣针法有掺针、长短针、旋针、点缀针、直针、续针、斜针、转针、捆咬针、打子针、钉针、网绣针等45种,又可分为基础针法、辅助针法和实用针法3大类,其中以实用针法最具特色。

小榄刺绣早期制品主要是实用性刺绣,如服饰、枕头、门帘、帐沿、喜帐、寿帐、桌围等,后发展有欣赏性的绣画。由于小榄是南国菊乡,绣品题材图案除常见的雀鸟、鱼虫、龙凤、鸡鸭等,㛑常配以菊花等花卉图案,极富岭南风土特色。

目前小榄刺绣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