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37万亩耕地守牢饭碗!惠州市发布国土调查主要数据

南方+ 记者

惠州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山水林田湖海矿资源成为城市融深融湾的底气。

3月1日,惠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惠州市统计局联合发布了《惠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下称《公报》),全面查清了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市国土利用状况,厘清了惠州耕地(137.06万亩)、林地(1069.07万亩)、水域(115.95万亩)等各主要地类“家底”。

   南方+ 张峰 拍摄

城市山水资源禀赋,耕地中水田占比超七成

按照各主要地类划分,《公报》显示,惠州拥有耕地91372.14公顷(137.06万亩)、园地99359.64公顷(149.04万亩)、林地712711.80公顷(1069.07万亩)、草地16327.01公顷(24.49万亩、湿地5569.41公顷(8.3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2891.79公顷(154.3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7300.46公顷(115.95万亩)。

   南方+ 张峰 拍摄

在备受关注的耕地类别中,水田66103.16公顷(99.15万亩),占72.34%;水浇地15446.77公顷(23.17万亩),占16.91%;旱地9822.21公顷(14.73万亩),占10.75%。在地区分布上耕地集中于博罗县和惠东县,共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8.70%

聚焦到城市禀赋的自然基底,林地中的乔木林地659424.83公顷(989.14万亩)、竹林地26074.49公顷(39.11万亩)、灌木林地6875.50公顷(10.31万亩)等自然林地;以及水域类别中的河流水面16368.05公顷(24.55万亩)、湖泊水面778.56公顷(1.17万亩)、水库水面15149.86公顷(22.72万亩)和坑塘水面36731.71公顷(55.10万亩)等自然水体均占据主导。

   南方+ 张峰 拍摄

再关注到在“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湿地。惠州分别有红树林地、沿海滩涂和内陆滩涂三种湿地。其中红树林地257.95公顷(0.39万亩),占4.63%;沿海滩涂3242.67公顷(4.86万亩),占58.22%;内陆滩涂2068.79公顷(3.10万亩),占37.15%。湿地主要分布在惠东县,占全市湿地的56.25%。

深化应用数据成果,全面提升各类土地利用效能

“厘清城市‘家底’,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城市自然要素的节约集约和高效,更好地支撑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惠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为基础,后续将深化成果的共享应用,切实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南方+ 张峰 拍摄

2018年9月,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惠州市“三调”工作全面启动。“三调”采用优于0.2米—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广泛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惠州国土利用状况,也反映出了耕地保护、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南方+ 张峰 拍摄

《公报》指出,依托“三调”成果的深化应用,惠州将严格保护耕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

   南方+ 张峰 拍摄

与此同时,惠州还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南方+ 张峰 拍摄

此外,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惠州建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建设好“双区”为契机,推进空间善治和结构优化。同时大力挖潜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特别是存量工业用地,统筹推进“三旧”改造、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全面提高各类土地利用效率。

【记者】张峰

【图片】王昌辉

【通讯员】周泽勇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