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勇担当 实干闯未来

南方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

“总书记为我们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深入行业调研、参与政策规划、探索机制创新……这些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的工作和履职始终聚焦在“创新”与“人才”这两个关键词上。

这种韧劲起源于2018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袁玉宇的发言主题就是推进创新产业和人才发展。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作出重要论断:“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近距离聆听总书记论述‘三个第一’,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指明方向。”自那以后,袁玉宇把学习领悟这一重要论断的成效转化到推动企业发展与高质量履职建言中:一方面在企业经营中坚持加大研发投入、招引一流人才,努力在全链条创新中承担更多责任;另一方面在履职中紧紧盯住创新驱动、人才机制改革、青年创业等话题建言献策。

下功夫解决

产业与创新“两张皮”问题

如何让创新真正发挥第一动力的作用?自从与总书记交流后,这已经成为袁玉宇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时常思考的命题。

“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核心是技术与人才。”在袁玉宇看来,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关键要解决创新与产业衔接不畅、产业对创新资源配置导向不强等问题。

为了解决好产业与创新“两张皮”问题,袁玉宇产生了组建产业创新中心的想法。2019年6月,由他牵头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在广州成立,重点关注颅脑科学、机械数字及智能化等领域。

不仅如此,为推进医疗产业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袁玉宇带领企业勇当植入性医疗器械产业链的“链主”,参与推动资源配置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并且积极参与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广州市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政策规划制定,为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技术转化建言献策。

不少好点子已经成为落地实施的硬举措。比如袁玉宇连续多年提出建议,呼吁支持省市建立创新产品在注册挂网、进院等环节的绿色通道,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并在国家层面及部分省市得到不同程度的采纳实施。

让青年人才

更快进入科技创新主战场

“4年前,总书记说,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想,如何既发挥好人才作用,又能够让人才得到充分发展?”袁玉宇说,这4年间,他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集聚,真正让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袁玉宇介绍,一方面企业坚持不断引进人才,另一方面也在企业内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比如培养项目负责人,通过多轮培训,使其真正成为推动技术转化的管理者。”

接触了越来越多回国创业的青年英才,袁玉宇也深切感受到,各地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吸引人才的政策条件也日益丰厚,“越来越多人希望回国发展,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但对比总书记的期待,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近年来,袁玉宇在多个场合建议,加快推进以评价、职称为重点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破人才流动“玻璃门”,并呼吁加大力度引进产业急需人才。

今年,袁玉宇计划继续跟进人才问题,建议细化产业人才分类标准,建立起合理的评价、引进、激励标准。

在这其中,袁玉宇更关注30—40岁的青年人才,“他们是最富有创造力和创新力的一群人,应该更早承担起科技创新责任,更快进入科技创新主战场。”为此他建议设立重大项目青年专项,或在重大项目中保证青年人才一定比例,“让他们像总书记所说的,在报效祖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记者】刘佳荣

【实习生】刘慧敏

【摄影】徐昊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

“服务好外来务工人员 不辜负总书记期待”

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楼顶,“弘扬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奋斗精神”一行大字分外醒目。

4年前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听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来粤务工创业20多年的酸甜苦辣后,称赞她:“你的经历就像你的名字,‘梅花香自苦寒来’”。

正是在这次审议中,总书记深刻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4年多来,米雪梅始终把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权益放在心尖上,通过履职建言,矢志不渝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入读公办学校,推动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稳定安心工作生活。

“总书记的话

说到了我心坎里”

忆起4年前与总书记交流的场景,米雪梅依然难掩激动,“总书记跟我们聊天的方式很亲切,跟拉家常一样。”

米雪梅详细分享了自己在广东打工20多年的经历,“一开始因为不懂技术,做的第一份职业是工厂保安。”自1997年到中山,米雪梅干过保安、车间统计员、车间助理、跟单员等近10份不同类型的工作,“不懂就学,方法总比困难多。”

结合自身经历,米雪梅深刻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会上,她向总书记汇报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情况,并建议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更好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在父母陪伴下健康成长,得到良好教育。

米雪梅回忆,总书记听完她的这一番话后,表示了肯定,并强调:“我们现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解决留守问题。”米雪梅说:“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心坎里。”

回忆当时的情景,米雪梅直言,最激动的是会议结束时,总书记与广东团每个代表逐一握手道别,“总书记的手很宽厚温暖,他用肯定和鼓励的眼神看着我们,我心里特别激动,千言万语不知如何表达,只觉得一定要服务好像我一样进城务工的兄弟姐妹,不辜负总书记的期待!”

希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100%就读公办学校

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好扎根当地发展?肩负落实好总书记要求的责任感,那次会议后,米雪梅赴全国多地调研,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摸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现状,经常奔走于社区学校间,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情况,成为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知心姐姐”。

经常有人上门或打电话求助。“积分入学要注意什么?”“孩子从老家转学怎么办?”米雪梅都会耐心地倾听对方难题,为他们出谋划策。“有些工人平时对积分入学政策不够了解,我就给他们普及技能加分、公益加分等做法,既能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他们也能多一门手艺。”米雪梅说。

经过米雪梅等代表的积极推动和各方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迎来可喜变化。作为最早推出积分入学政策的城市之一,中山相关政策不断健全。2019年中山发布积分入学新政,取消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父母工作满半年的限制。在广东,去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已达85%以上。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米雪梅准备继续呼吁加强顶层设计,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入读公办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目前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我希望达到100%。”

“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这也是我的心声。作为人大代表,能帮外来务工人员解决难题,让他们的孩子在身边读好书,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米雪梅如是说。

【记者】苏芷妍

【摄影】卢子衡


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总支部书记李金东:

“总书记的话激励我脚踏实地为乡亲谋幸福”

春耕农忙时节,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忙着打田育秧、检修农机。如今村里装上路灯、修了村道,有了更多产业落地,村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营下村新的美丽乡村图景,始于全国人大代表,营下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金东4年前一次难忘的“相遇”。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初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李金东向总书记汇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好政策好措施给村里生产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交流中,总书记的细致关怀让李金东心里暖暖的,“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深切牵挂,激励我脚踏实地为父老乡亲不竭奋斗。”在这之后,李金东一直把总书记的嘱托记在心里,团结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扮靓扮美村容村貌,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既留住“绿水青山”

也搬来“金山银山”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总书记的嘱托,既让我感到重任在肩,也促使我思考,怎样让乡亲口袋鼓起来,更好为大家谋幸福?”李金东说,2018年全国两会后,他盘算着如何推动村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资源转成资产,产品转成商品,既留住“绿水青山”,也搬来“金山银山”。

李金东萌生了引进优质水稻品种、推广豆腐角美食、打造营下村品牌农产品的构想。说干就干,第二年,他在村里搞起了试点,把田、园、荒地进行成片规划,不再简单种植水稻、番薯,而是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发展特色农业。

经验越攒越丰富,李金东带着班子和乡亲围绕村里的“一河一山”做起文章,在南溪河两岸打造田园风光,建成了镇上最大的稻田养鱼基地。秋收时节,金黄稻浪随风起伏,稻花鱼儿戏水畅游,青山绿水中,一幅丰收的喜人画卷徐徐展开。

“欢迎来体验我们的农耕文化,还可以去稻田里抓稻花鱼!”这两年,在各种场合,李金东都不忘为家乡“代言”,邀请大家去参观游玩。

产业发展起来,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去年,营下村最后的1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也从曾经的零收入增长至年收入近20万元。

用实干不负总书记

对老区的关怀

“总书记的关怀,以及中央、省针对革命老区出台的帮扶政策,正在推动老区发展得更好更快。”李金东至今还清楚记得,总书记关心海陆丰革命老区的消息传到家乡后,乡亲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这也让他须臾不敢懈怠,勤勉履职为家乡发展鼓与呼。

4年来,李金东多次参与全国两会宣讲,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根据基层调研实际,他先后就农田小水利设施建设纳入专项债、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强镇村公共卫生系统建设等提出建议,继续加强扫黑除恶审判工作的建议还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

其中最让李金东欣慰的,是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我们买了垃圾清运车,请了清洁工,每天都有人打扫,大家的卫生意识也提了上来。”李金东说,如今村里通了自来水,滨江休闲公园、法治宣传主题公园和村民文化广场相继建成,中小学办学条件也提升了,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愿意回村创业的青年不断增加。

“只要实实在在办事,心里就没有遗憾。如果再次见到总书记,我想要告诉他,海陆丰革命老区发展日新月异,欢迎他来看看,我们的家乡,如今建设得很漂亮!”李金东说。

【记者】尚黎阳

【摄影】王辉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

“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走进实践深处描绘人民”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一直忙着深入社区农村张罗雕塑艺术百村展。这个百村展最近已经走到第17站,这一创意萌生于许鸿飞3年前在全国两会现场聆听了一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许鸿飞就在现场。

“现场气氛热烈又轻松。”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许鸿飞记忆犹新,“总书记说,‘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句话我始终记在心里。”3年来,他坚持把雕塑展办到基层群众身边,身体力行“艺术走进人民群众”的创作和展陈理念,也触发了更多履职灵感。

带着作品下乡

接受群众检验

雕塑与乡村风貌自然融合,已经成为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的鲜明特色。从2019年底筹备到2020年4月首展,这个展览已经走过了17个大大小小的乡村。

谈及初衷,许鸿飞坦言,自己正是从那次联组会上得到启发。“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对我震撼很大,也一直在想,如何创造出符合人民期待的作品,我决定带着作品下乡,去乡村寻找我的创作源泉,也让作品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

此后,许鸿飞走访了全国50多个村寨,亲眼领略乡村风光,实地感受农民丰收欣喜,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这些年来,他坚持从农村取材,创作出《丰年》《回娘家》《美食》《鹅为卿狂》等农村题材作品。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直鞭策鼓励我不断进行艺术创作,用更多文艺作品反映美好时代。”许鸿飞根据丰收场景创作的雕塑作品《丰年》,就展现了他近年来采风记录的新农村景色:“肥女”们在田间,怀抱稻穗,脸上写满丰收喜悦;颗颗饱满的谷粒压弯稻杆,撒落在地,一群小鸡正在一旁啄食。

深入农村办展,让许鸿飞真切体会到农民群众的淳朴感情。去年12月,百村展走进清远连南。“不少小孩告诉我是第一次看见雕塑作品,当地妇女在‘肥女’身上看到自己美好自信的一面。展览结束的时候,村民依依不舍,这让我很感动。”许鸿飞说。

让世界看到

中国人民的快乐自信

“总书记在那次联组会上希望文艺工作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对我的启发也很大。”从总书记的寄语中,许鸿飞感受到文艺工作者的更多责任,“我想着要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因为美丽乡村不仅要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人文风俗,还应有正能量的艺术融入其中。”

秉持这一想法,这些年许鸿飞坚持在田间地头办雕塑展。去年10月,他在成都双流机场旁的一个村子举办了一场雕塑艺术展。雕塑配合着空港花田,让村子摇身成为当地青年“打卡”的新地标。

这些办展经历让许鸿飞更加体会到文艺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优势。去年和前年,他接连提交提案,建议坚持送艺下乡,打造“乡村IP”,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获得成功的百村展也让许鸿飞心中萌生更大愿景。“借助‘肥女’系列雕塑,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农村故事,用艺术展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他说。

截至目前,许鸿飞已在20多个国家举办了43场展览。未来他计划把作品带到更多国家,让更多外国友人看到中国乡村振兴成果和农村新面貌,“艺术是共通的语言,相信外国观众能从雕塑作品中感受中国变化,看到中国人民的快乐和自信。”

【记者】马瑞婕

【摄影】梁钜聪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阅读

南方时论 |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奋勇争先新征程 勇毅前行赶考路

不忘殷殷重托 续写春天故事

踔厉奋发谋发展 一张蓝图干到底

编辑 宋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