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26|我与非洲疟疾斗争的这一年

南方+ 记者

栏目图。

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其长年天气炎热,多雨潮湿,容易滋生蚊虫。由于公共卫生条件较为落后,这里一直是疟疾的流行区与高发区。疟疾的“施虐”威胁着该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医疗负担。

非洲赤道几内亚。

疟疾,是一种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对疟疾的诊断与治疗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查找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在赤道几内亚,疟原虫的检测方法主要为显微镜检查与快速胶体金试剂检测。其中,显微镜检查是疟疾确诊和虫种鉴定的主要方法。

为此,赤道几内亚巴塔医院实验室设置了“厚血片染色室”,是专门负责查找疟原虫的部门,其配备有显微镜、烘烤箱和染色池等。检测流程是采集患者外周血制作薄血膜和厚血膜涂片,经过吉姆萨染色后,在显微镜油镜下查找疟原虫,如发现有疟原虫即可诊断疟疾。

显微镜检查。

作为一名中国援赤几医疗队的检验科医生,我首要的工作便是与疟疾作斗争——辅助诊断疟疾。只有提供正确的诊断,才能向患有疟疾的病人施以援手。赴非洲开展医疗援助的这一年,我几乎都驻守在厚血片染色室,与当地医生一起,在显微镜下寻找“疟原虫”的下落。

赤道几内亚是疟疾高发地区,染色室日均收到疟疾待诊病例一百例以上,诊断阳性率平均达到20%以上。雨季来临时阳性率会更高,可能与蚊虫滋生增加有关。显微镜下常见的疟原虫形态特征为环状体,虫体细胞质淡蓝色,核红色,一个或两个。偶见配子体,虫体呈腊肠形或新月形,两端较尖,胞质蓝而略带红色,核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不同类型的疟原虫其形态会有一些差异,根据各自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即可鉴别诊断。根据镜检结果分析,当地流行的疟疾类型主要是恶性疟,其次为间日疟,人群普遍易感。

查找“疟原虫”看似不难,但实则容易漏诊。因为部分病例血液里的原虫数量较少或形态不典型,需要检查者耐心细致地查找与鉴别。去年12月的一个早晨,还在医院实验室工作的我突然接到上级电话,说有位重要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要求协助检查诊断。于是,我马上赶回驻地进行检查工作。

染色制作。

该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高度怀疑感染疟疾。我马上为患者采集血液并进行厚血片制作及染色,然而奇怪的是显微镜检查结果为“阴性”。由于显微镜检查为疟原虫诊断的金标准,在没有得到明确诊断前,临床医生就不能对症下药。

慎重起见,我又重新制作了三张厚血片,重新进行显微镜检查。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战,最后在其中一张血片中找到数量极少且形态不典型的疟原虫,该患者因此也得到了明确诊断并对症用药。经过一个疗程用药后该患者就恢复了健康,而我们一直悬挂的心终于可以安定下来。

疟原虫环状体。

经过一年的工作,我在疟原虫诊断方面获得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用显微镜方法检查疟原虫的不足之处。显微镜检查虽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是基层实验室诊断疟疾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受形态学差异、原虫密度及检验人员的经验影响,容易漏诊误诊。

疟原虫配子体。

此外,染色操作流程是否规范也是影响检查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疟原虫形态学检查对检验人员要求较高,需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疟原虫的形态学特征,熟悉染色流程,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尤其,很多患者在疟疾初发时,由于原虫血症密度较低,可能会出现临床症状符合而显微镜检查阴性结果。

为保准确,我总会在一两天内反复涂血片镜检以提高原虫的阳性检出率。

疟疾是可防可控性寄生虫病,在明确诊断后,临床医生根据疟疾诊疗指南,通过规范的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案,可彻底杀灭人体内的疟原虫,从而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然而,当地缺乏高效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强而有力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疟疾的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作者】中国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员 张杰良

编辑 朱晓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