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首例!这项技术让肿瘤患者放疗时间缩短约80%

南方+ 记者

众所周知,肿瘤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对于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现阶段,肿瘤临床治疗中超过70%的恶性肿瘤都需要采取放射治疗(下称“放疗”)的手段。

近日,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李女士来到云浮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了旋转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据了解,该项技术是在云浮全市首次开展,患者的治疗时长从原本的1030分钟缩减到26分钟,剂量输出的效率更高,治疗质量更好。

对许多癌症病人而言,放疗是必须用的治疗方法。然而在临床放疗过程中,放射线对人体正常组织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一定的放射反应与损伤。如何在消灭肿瘤的同时,尽量避免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那就需要使放射线对肿瘤的照射更准确,这样对周围组织的保护更好。

事实上,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放疗已从最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粗犷普放模式进阶到了三维适形模式,一直到现在普遍采用的调强放疗模式。相较于传统放疗,固定野调强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能使剂量更好地分布于靶区范围,同时降低周围重要器官的接受剂量,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的放疗不良反应。

为什么李女士接受的治疗是VMAT而非IMRT呢?治疗时长是关键。

image.png

在放疗实施的实际过程中,患者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动作,再加上自主呼吸、运动的不确定性,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实际体位与计划体位匹配程度降低。因此,缩短治疗时间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治疗误差。

云浮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夏小林介绍,在照射野多的情况下,IMRT治疗时间可长达半个小时,而VMAT治疗时长可以缩减到2—6分钟。因为VMAT是在常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放疗技术,可在360°单弧或多弧设定的任何角度范围内对肿瘤进行旋转照射,以优化的连续单次(或多次)弧形照射完成治疗。

此外,由于许多肿瘤生长在靠近眼球晶体、视神经、脑干等重要器官的附近,IMRT虽然也能达到临床对肿瘤放疗的要求,但也会增加MU值(设备出束的跳数)和人体正常组织接受低剂量的照射范围。而VMAT能调整控制放射线在肿瘤上的强度,同时避开在肿瘤中间或陷处的重要器官,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概率,减少治疗后的副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潜在二次诱发肿瘤的概率

为此,该院肿瘤科在引进了国际先进放疗设备之后,配备相关专用设备,在成熟开展IMRT之外,开展了全市第一例旋转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

在主管医生莫鉴文的安排下,李女士提前1小时饮水憋尿,俯卧并固定在机器上。手术医生对患者进行了CT模拟定位,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在CT模拟图像上逐层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教授常晖对李放疗计划进行整体效果评估后,李女士接受了治疗,不到5分钟就顺利结束了。

“整个治疗过程感觉很舒服,身心很放松,很快就能完成治疗的全过程,没有想象中对放疗的恐惧感,感觉就像歇息了几分钟一样。”李女士做完治疗后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王谢思齐

【通讯员】黎文玲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谢日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