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 延续文脉
主 题:“五百年最美”顺德文物述故事
推送时间: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每月一期,共十期)
指导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佛山市顺德区文物保护巡查工作办公室
本期协办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
鸣谢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
篇首语
“五百年最美”顺德文物述故事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用顺德不可移动文物讲好文物故事,是我们顺德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顺德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距今已570年,我们推出“五百年最美”顺德文物述故事活动,就是要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历史文化底蕴、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讲好顺德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历史、文化,使不可移动文物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创造力的源泉,让文物“活起来、传下去、走得远”,成为扩大顺德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清幽雅致的岭南园林,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顺德区大良街道清晖路23号,是始建于明代的岭南园林建筑,旧园区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光绪年间。20世纪90年代末,顺德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扩复园林旧制,重现古园风采。现清晖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
园林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等艺术于一身,扩建新景与古园风格融洽,尽显岭南庭院的精髓与特色,具备相当高的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现为大家介绍园内具代表性的几处古建筑。
清晖园
清晖园原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状元黄士俊宅第,清乾隆年间大良进士龙应时购得旧址,修葺扩建,渐成规模。龙氏后人陆续营建修缮,至清代后期,全园格局始臻定型。
澄漪亭
澄漪亭是一座伸向池中的水榭,正立面由数扇屏门组成,每一扇门都可看到不同景色。澄漪亭的开合屏门镶嵌有“明瓦”装饰,这是由贝壳磨薄制成的一种天然材料,质较硬,可透光,显得古朴优雅。
澄漪亭
碧溪草堂
碧溪草堂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一座水磨青砖临水平房。草堂正面是一幅精美的翠竹木雕,竹子寓意着竹报平安、多子多孙。两边屏门的下方各用隶书、篆书和鸟虫书体镌刻有四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寿”字, 俗称“百寿图”,喻有福禄长寿之意。
碧溪草堂
碧溪草堂屏门
船厅
船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仿照珠三角地区“紫洞艇”船楼式样建造的双层砖木建筑。二层的空中走廊以水波形栏杆装饰,配合了主体建筑“船”的意念。据说曾为小姐绣阁,故又称“小姐楼”。
船厅
真砚斋
真砚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当时龙氏子弟读书所用的私塾。房顶左右结构不对称,前面比后面低,这是因为顺德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台风比较多,这种设计比较方便风势的应接和雨水的降落。两边的屏门又高又大,也是基于岭南地区夏热冬暖的气候原因,这样的门有利于干爽通风、纳凉采光。
真砚斋
归寄庐
归寄庐为砖木结构楼房,此处为园主款待宾客、招呼朋友之地。“归寄庐”题额是第五代园主龙渚惠岳父、清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
归寄庐
清晖园内水木清华,幽深清空,景致清雅优美,造型构筑别具匠心,突显出中国古典园林庭院建筑的清幽、秀雅特点。与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
清晖园园景航拍图
2007年11月,清晖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3月,国务院核定公布清晖园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撰 稿 :梁 丹
排 版 :张 扬
审 校 :胡志辉
审 核 :彭有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