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大吃大喝,聚会不断,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节后上班,不少人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肠胃不消化、厌食,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上班神情疲惫等,也就是我们常说“节后综合征”。
下面就由禅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刘华教你几招,帮你摆脱“节后综合征”的困扰吧。
| 节后综合征1:肠胃不适
应对策略:清淡饮食,调理肠胃
假期内大鱼大肉在所难免,因此肠胃在经历了几天超负荷运转后很容易产生问题。最普遍的就是导致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问题,严重的可能引起急性肠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出现或者复发。
刘华认为,节后适当调理肠胃,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清淡饮食。与节日饮食中肥甘厚腻相反,节后饮食要减少油腻,少糖、少盐。《千金月令》有言:春月宜喝粥。刘华表示,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补脾养胃、去浊生。
广东人喜欢煲白粥以“清肠胃”的做法也是可以的。粥水等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帮助脾胃运动,但并非一定要白粥,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青菜和肉类。吃粥一方面可以促进食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营养均衡。但基于清淡饮食的原则,肉类不要放太多,并尽量使用瘦肉等少油腻的食材。此外,燕麦粥、小米粥、山药粥等也有清火作用,有利于养胃清肠,健脾利湿。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因为饮食不节而受损后,饮食调理3-7天一般可得到恢复,而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可能就要久些。刘华表示,如果腹胀的问题比较严重的,可以用山楂、麦芽和谷芽煲水喝,有助消化,但胃酸过多的人群应慎用。另外,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较差,调理的时间也相应要长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饮食调理可以咨询专科医生的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饮食调理7天甚至长时间都不能缓解胃部不适的问题,则应该引起重视,这可能不仅是“吃伤”那么简单,也许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肠道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到医院检查。
清淡饮食不仅仅是粥水,蔬菜和水果也必须注意补充。假期除了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带来胃肠道不适外,起居不规律和缺少运动也会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加上可能吃多了辛辣上火的食物,容易引起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多由体内大肠积热、气滞、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所致。通过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多喝水和加强运动,能对便秘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刘华提醒,这几天要特别注意膳食纤维的补充,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少吃肉,补充足够的纤维素。
对于上班一族来说,饮食也不能过于清淡,在补充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和主食的前提下,也应该增加一点豆类制品、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食物,补充能量,消除疲劳。
| 节后综合征2:睡眠紊乱
应对策略:晚上十一点左右入睡,中午休息片刻
春节期间,大家免不了走亲访友,熬夜畅谈,娱乐打牌,往往搅乱了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到开始工作,发现睡不着,睡不醒,又或者睡醒仍浑身困乏,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目前已过立春节气,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体表,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往往日近中午而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并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应做到“早起”,在清晨保持放松、舒适的衣着打扮,以助于阳气的升发。
但“夜卧”并不代表可以很晚睡,应在子时(晚11点-凌晨1点)前入睡,并在午时(中午11点-13点)休息片刻。因为子时和午时分别是一天中阴气最盛和阳气最旺的时间,是天地阴阳交替之时,体内经气也处于阴阳交接的时候。在这两个时间段如果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则更有助于协调人体阴阳平衡,对健康大有裨益。
刘华建议,假期的最后一天最好不要再出门游玩,可以在家做一些家务,或是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情,列出一个简单的工作计划清单。
上班前一天早点洗漱休息,保证睡眠,第二天上班中午有条件的话就尽量午休一会儿,使自己尽早恢复到春节前工作的精神状态。
刘华建议,上班后,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按摩足底等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状患者有较好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有条件的话,泡个热水澡对于身体恢复也很有益处。泡澡可以放松全身肌肉、加速血液循环,使人体在精神、肌肉都放松的状态下,把人体内各种代谢物排出,消除疲劳状态,使身体得到恢复。同时,也可以躺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按摩,比如搓一搓脚心,有助于让火热的阳气顺着经络往下走,利于阴阳之气的交接,从而让自己慢慢入睡。
另外,春节后早晚温差较大,寒邪往往会乘虚而入,刘华提醒,大家需要穿衣保暖,不要随意减衣,以防寒邪入侵,特别是有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群体。
| 节后综合征3:节后疲劳
应对策略:选择合适项目,坚持适度运动
春节回来上班后,很多人都在喊累、喊疲惫,很多时候这并不是因为工作量有多大,而是自身的承受能力和体能变差了。对于节后疲劳,如何应对?
刘华表示,这种情况,光靠饮食调整往往恢复比较慢,所以大家一定要配合运动,因为营养和运动是健康的两条腿,二者缺一不可,不能互相代替。
有规律的运动、坚持锻炼会让我们尽快把体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并且循序渐进。如果体能不好,就可以多做一些温和性的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者在家里做做瑜伽,平板支撑也可以;如果体能好一些的,可以做力量训练,力度尽量大一些,包括球类这种比较激烈的运动,只要保证每天半个小时以上的锻炼,坚持一周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
体能更好了,精力也会更充沛,这时,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也会恢复。
有些人因为假期经常熬夜,所以假期结束之后睡眠也不太好,生物钟倒不过来,如果每天运动量比较大,保证半个小时以上,睡眠时间很快会规律过来,同时睡眠质量也会提高。
刘华提醒,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大吃大喝、熬夜娱乐,心情很放松,人却很疲惫。节后上班,随性而自然的亲情友情又渐渐淡出,身心突然要恢复到紧张的、有节律的状态,容易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会恐惧上班,甚至会恐惧人际关系。面对“上班恐惧”,重在积极调整心态,在内心给自己树立一定要往前走、也只能往前走的信心和目标,打起精神来,重新开始一年新的生活工作。
刘华建议,节后刚开始工作,尤其是第一天的工作不宜安排太紧、强度也不宜太大,应循序渐进,以免因节奏突然变化导致精神紧张,烦躁、甚至疲惫,尤其是有神经衰弱。建议上班休息期间可以和同事分享节日趣事,或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给思绪和心情一个缓冲期。
【相关链接】
节后调理肠胃,可喝这些粥、汤、茶
春节后很多人容易出现口苦、腹胀、厌食、食欲不振等症状,其原因,是因为饮食和作息时间的不健康,导致脾胃“受伤”了。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刘华介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按照阴阳五行学说,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及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还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那么,长假归来,我们该如何拯救自己的脾胃呢?刘华推荐3款调养脾胃的粥谱以及一些汤、茶食谱:
1、小米桂圆胡萝卜粥
小米100克,胡萝卜50克,桂圆20克,小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抓两把小米熬成清粥,能平补脾胃,也不会觉得饥饿。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栗子、桂圆、芡实、莲子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
2、山药红枣粥
将红枣用温水泡软洗净,与粳米、山药放在一起煮成粥,吃时放适量白糖搅拌即可。红枣为温补良品,能健脾和胃,山药能补脾之精,此粥更有镇静安神、祛湿解困之功效。
3、芡实茯苓薏米粥
芡实15克,茯苓10克,薏米或者大米30克。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4、山楂大枣苹果汤
山楂两片,大枣五颗,苹果一个煮汤。胃酸过多的人,不要放山楂。这个汤酸酸甜甜,清爽又暖和,口味很好。让胃暖洋洋的,糖分也足够。适合阳虚、气虚等平和体质。
5、蜂蜜柚子水
适合痰湿、阴虚、平和体质。把柚子打成汁,加蜂蜜,加温水饮用。消食解酒,更重要的是,味道非常好喝,西柚更佳。
6、大麦茶
大麦味甘、性平,能消积进食、平胃止渴、益气调中、宽胸。大麦茶喝起来去腥膻、去油腻、助消化。吃多了肥甘厚腻的人,多饮有利于脾胃功能恢复。
文/佛山日报记者曾雪莹 通讯员张秋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