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 针灸博导孙健:我是这样与浮针结缘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订阅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浮针Ⅳ段,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学术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传统疗法科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院符仲华浮针医学名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浮针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康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学会经络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厅局级课题2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技部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著作1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参编教材4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1篇。临床擅长运用浮针和经方主治疼痛疾病、运动损伤、脊柱调整、疑难病证、内妇科杂症等。

针灸之路,笃行致远

百里长廊,万亩飘香,春去迎风入夏来,金丝玉蕊俏然开,便是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沂蒙山区的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平邑流峪镇。中草药产业在这片大地上蓬勃发展,从小沐浴在浓郁药香中的孙健慢慢地感受着中医文化的盎然生机,与中医结下缘分。真正打开孙健对中医针灸的探索之路是高中时一次特殊的经历。“当时同学的母亲有肩周炎,我们陪她去看医生。他是一名针灸推拿的军医,很年轻的小伙子,很帅气,当时那一手针灸推拿的手法行云流水一般,很有韵律,很有节奏感,疗效还很好。可能就一刹那,被他征服的感觉是有的,对针灸开始有了兴趣,高考时就把它作为自己的选择。”

本科针灸专业、硕士针灸专业、博士针灸专业,毕业以后一直在针灸学科工作,可见孙健对针灸学科的感情至深,对针灸技术的热爱真挚。对于针灸相关知识的学习,更是没有丝毫的懈怠,针灸的经络、穴位,中医的辨证论治,现代医学知识特别是神经系统知识,都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收提升,甚至为此还去西医院的神经内科进修了半年。

“我个人觉得,在医生职业生涯里,每三到五年是一个阶段,一定会碰到一些既往思维和方法解决不了的临床问题。比如我开始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欠缺,就是有一次带学生去查房,一位中风的病人下肢抬不起来,我当时和学生说:‘这股四头肌还是无力。’旁边一个同学就迅速纠正了我:‘老师,屈髋主要不是股四头肌,是髂腰肌。’我非常惊讶,一是惊讶他如此直率地指出了上级医师的错误,一是惊讶我的知识结构存在盲区,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等我回去查书的时候就发现,确实是我错了,屈髋这个动作主要是髂腰肌引起的。于是,我意识到在我个人的知识结构中,肌肉筋膜这一块是欠缺的。”

在临床中,每天会遇到很多病人,会碰到很多问题,督促着孙健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还是会发现,有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想,这是孙健最大的困扰,也是他之后专攻浮针治疗的一个出发点。

对浮针认识的转变,最大的感受是想哭

对于浮针,之前孙健也曾以身试针治疗自己的颈椎不适,症状虽然很快缓解,但当时并未觉得浮针的疗效有多神奇,对浮针认识的转变是在2013年底。“当时浮针的发明人符仲华老师来录制广东省中医院与中央电视台合制的杏林寻宝节目,节目前请他给我们做演示。当时我一个病人,主要是小腿外侧麻木,照了CT、MR,确诊为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尝试了针灸、艾灸、理疗、电刺激等各种综合治疗方法,将近一周疗效都不太理想。符仲华老师看完以后,在小腿外侧扎了一针浮针,然后做了小腿外展的抗阻,当时病人自己就说‘太好了!太神奇了!减轻了70%。’符老师说了一句话:‘70%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不再来一针?’于是在髋关节外侧又来了一针,这一针之后病人的麻木当场基本消失。三天后虽然有所反复,但只反复了30%,我给他又扎了一针,同样有效。”

如此神奇的疗效给孙健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我当时最大的感受不是多么神奇,而是想哭。为什么想哭呢?在专业上前后也努力了二十年,在这个病人身上也穷尽了自己的本事,仍然不见效,这个时候符仲华老师扎了一针,还这么见效,那肯定是我出了问题。”前后这两次经历,孙健认识到,虽然自己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已经掌握了经络、穴位、神经系统等知识,但是对于肌肉、筋膜方面却是一片空白;在意识到知识结构欠缺之后,结合浮针带来的震撼,便以浮针为切入点完善知识结构,后来慢慢就干成了专业。目前来找孙健看病的门诊病人,90%以上是冲着浮针来的。

博是专的前提,最笨的方法往往最快捷

从开始走上学医道路,至今二十多年,孙健对于如何读书学习有自己的看法。他建议同学们大学阶段的知识面要尽可能地广博,“对于学生,我最希望的就是不要‘挑食’,人文、社科各种书籍都可以多读,涉猎要广,在之后选定专业、选定方向后才能有更好的支撑。对大部分人而言,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和筛选之后,才能选定方向,所以年轻的时候要见识广,通过现象尽量探求事情的本质。”医学人文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医者治病,更是治人。在日常生活中,孙健对历史类、经济类、心理学类等书籍更感兴趣,忙碌的工作之余,若能在间隙中捧起一本兴趣书,哪怕每天只是阅读片刻,亦是放松身心的一大乐事。

对专业学习,比如经典或者专业文献,他主张反复地读、精读、细读,“对于经典的著作,每天在看病、教学中运用,再反复阅读,获得的感受都是不太一样的。”“一旦选定了专业方向,那就一定要追求精、尖、高。若把专业学习比作爬山,那么要想看到最美的风景,最忌讳的便是半途而废。只有攀登到最高的山顶,才能看到这座山最美的风景,也能看到其他山峰的同样美好的一面。”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在精益求精的方法上,孙健谈到:“我用的是最笨的方法——就是抄写,甚至是抄书,记录老师讲座的每一句话。个人认为在专业学习方面,最笨的方法也可能是最快捷的方法,在整理、抄写和提取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能更好地将知识揉碎再融合吸收。”

解决第三关,推出《浮针医学之再灌注活动》

对于浮针,孙健认为这是一门易学难精的学问,相比其他传统针灸,浮针仅作用于皮下,安全性高;学习重点在寻找患肌,避免大量的背诵与记忆,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一门很好入门的学科。但学习当要精益求精,要了解肌肉病理、生理和运动功能,掌握浮针的思维、再灌注活动,将浮针学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浮针学有三大难点,第一关是进针操作,学会进针、扫散较为容易,只要勤奋练习,熟能生巧,就可以很快掌握,唯一的差距是扎一百根针和扎十万根针的手法与熟练程度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的疼痛体验;第二关是寻找患肌,全靠三只手指去触摸,如何将实际情况与教科书相结合,丰富的经验背后是一次次脚踏实地的练习判断,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第三关是针对紧张缺血的肌肉设定特定的收缩抗阻,即再灌注活动。”

孙健向图书馆捐赠新书

为了解决第三关,孙健近期新出版的《浮针医学之再灌注活动》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将常用41组肌肉的再灌注活动直观地呈现给读者,相当于浮针治疗的工具书。“如果你不知道哪块肌肉该如何灌注,翻开这本书,打开手机扫码,马上就能看到操作视频。”孙健与他的团队在编书过程中精益求精,拍摄了200多张照片,附了172个视频,为了保证高标准,前后拍了四遍,整本书从提出想法到酝酿沉淀了一年的时间,重点在于细化再灌注活动,让读者方便学习。新学期伊始,孙健将新书赠予图书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睹为快。

书名

《浮针医学之再灌注活动》

作者

孙健著,符仲华主审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索书号

R245.3/202201

推荐理由

“再灌注活动”在浮针临床中发现、总结、提升,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临床伴侣,是浮针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不仅为常用肌肉的每个再灌注活动做了配图,而且给每个再灌注活动配齐视频,直观、全面的信息传递使得学习变得容易和愉快,为广大浮针爱好者和从业者快速提高浮针临床水平提供了简捷的途径和有力的保障。

浮针经典理论,就读这两本书

“浮针是1996年发明的,开始只是发现找到痛点,一扎就有效,并未发掘其中的机理,逐步从治疗局部疼痛到各种疑难杂症,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对浮针治病机理的探讨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聚焦于肌肉的生理病理。2016年《浮针医学纲要》的面世明确指出,肌肉导致病痛,只要解决肌肉供血的问题就好了。《浮针医学纲要》提出大量的新的概念、新的医学观点、新的操作方法,对浮针学来讲,是划时代的一本书,这也是我推荐阅读的原因。但浮针是依托于中医底蕴结合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分支,中医经典理论对解决系统性、复杂性问题保有自身独特的智慧,如何理解古代的气血概念,如何将气血与现代医学肌肉、血液等概念联系与结合起来,进而指导临床,改进方法,提高疗效,这就是《气血新论——基于浮针医学的中西汇通》所解决的问题,相当于中西医沟通的桥梁。”

书名

《浮针医学纲要》

作者

符仲华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索书号

R245.3/201602

馆藏位置

大学城中医书库3楼33排7架

三元里中医书库(R2)2楼20排1架

推荐理由

《浮针医学纲要》是浮针发明二十年来最权威的总结。所写所用都是作者及其团队这些年的临床体会、研究总结和理论探索,完全原创;基于临床,直面读者;突出重点,图文并茂。

书名

《气血新论——基于浮针医学的中西汇通》

作者

符仲华、甘秀伦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索书号

R245.3/202109

馆藏位置

大学城中医书库 3楼33排7架

推荐理由

本书在深入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浮针医学临床实践以及现代医学关于肌肉、结缔组织的研究,对气血理论提出了创建性观点,重点展示了气血新论指导下的针灸解读、气血新论对浮针治疗的指导意义和提高浮针疗效的新方法。本书有一定的原创价值。包括:浮针简介、气血新论形成与意义、气血与八纲辨证、气血与五行、脏腑辨证、气血与经络辨证、气血与卫气营血辨证、四诊与气血、气血与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气血新论下的针灸解读、气血新论的内科临床运用。

科研在于解决问题。孙健认为科研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发现问题。“从问题切入,有想要解决的问题才会研究,在解决问题后进一步地追问,不断解决一层更一层的问题,最后将解决问题的结果归纳总结,从而初步完成科研的探索。”

对于医学生,相较其他专业会比较辛苦,孙健谈到:“医学这个专业是成就感反馈非常及时的一门学科,病人治好后的感谢,或是痛苦的病人在治疗中慢慢好转的迹象,都是对医生极大的鼓舞。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在方向确定后,要学会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不断钻研并提升。”

--------------------------------------

- THE END -

我们有一所馆子,山环水绕,春华秋实

从太阳升起,关心读书和生活

咖啡,书香,神游世界

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太阳升起

文案编辑 | 谢琅 刘莹

执行编辑 | 谢琅

责任编辑 | 刘莹

审核 |  曾召 肖建喜

审定 | 潘伟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