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出版界元老岑桑去世,曾执行主编《岭南文库》

南方+ 记者

2022年2月26日下午3时,著名出版家、散文家,广东出版界元老、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岑桑在广州去世,享年96岁。

1

岑桑,1926年生,广东顺德人,著名出版家、散文家。他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工作后历任广州市影剧场公司副总经理,广州文化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广东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副主任及主任、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等职。

岑桑1987年被授编审职称;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给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所颁“伯乐奖”;2006年再获“韬奋奖”。2005年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授予“南粤出版名家”荣誉称号。2015年获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岑桑先生从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编辑工作外,他长期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活跃于文坛数十年,1962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当选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他先后出版个人文学作品专集30余种,有散文作品被收进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直至高龄仍笔耕不辍。岑桑的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先后再版重印12次,累计印数50余万册。

笔耕不辍的创作人

1926年,岑桑出生于富庶的广东水乡——顺德县五区一个叫葛岸的村庄(现属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1942年,尚是初中生的他在学生刊物《学园》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停膳》,是一段穷学生因交不起膳费而饿肚子的故事。大学期间,岑桑以“筱君”“端木桥”等笔名向《建国日报》的副刊《国风》投了不少文章,数年间在《国风》发表文学作品七十余篇。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岑桑一面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一面利用自己所有的假日和几乎所有的工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几乎成了他每日的功课。小说、诗歌、杂文、抒情散文、儿童文学均有涉猎。

他的散文《失败是个未知数》和《画杨桃》分别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他的多篇作品被分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小说卷、散文卷、杂文卷、儿童文学卷,并为多种选本转载。

1949年,岑桑大学毕业后,在香港一中学找到一份教职。不到半年,广州解放,岑桑立即启程回到广州,参加工作。不久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岑桑以热情鼎沸的笔触,写了大量杂文。当年底,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廿世纪的野蛮人》出版了。

上世纪50年代,岑桑创作了大量的杂文随笔。由于在国内重要报刊发表率高,受到广泛注意,各地报刊纷纷向他约稿。岑桑创作于这一时期的杂文随笔被称为“国际小品”,他的励志美文有被选进教材,也有被指定为学生的课外必读书。

岑桑还是能写多种文体的多面手,而且是一个快手。1959年,距岑桑调到新组建的广州文化出版社当编辑部负责人才一年,就发生了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女工向秀丽在大火中为抢救集体财产而牺牲的事件。岑桑带上编辑部的另一位同事,以极短的时间采写了向秀丽的事迹,写成长篇报告文学《向秀丽》并予以出版,新书出来后大受欢迎,发行200万册以上。此后,岑桑先后两次应邀前往南京为海军将领谢立全撰写革命回忆录《珠江怒潮》和《挺进粤中》,两书出版后均受到读者的欢迎。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岑桑在《羊城晚报》副刊撰写了数十篇面向青年、谈修养兼有励志的专栏美文,后以《当你还是一朵花》为书名、署名为“谷夫”结集出版。该书先后再版重印十二次,累计印数50多万册,影响了一代人。

1990年退休后,他又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所罗门之剑》、小说散文集《风雨情踪》、评传《清初岭南三大家》《陈邦彦父子》《丘逢甲》等。在他出版的《岑桑自选集》上,他宣布“谨以这部自选集给自己的文学生涯画上句号。我还承担着一些别的任务,不能辱命。剩下无多的日子,应该不再旁骛,要埋头于手头上尚未完成的工作了。”

慧眼识英的出版人

“在岑桑50年的编辑生涯中,究竟有多少部粤版图书倾注了他的心血,究竟有多少位业余乃至专业作家得到过他的帮助,恐怕是多得难以统计,恐怕连许多受惠者本人也未必完全知晓。”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年

1949年,岑桑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于次年参加工作,曾任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后任《岭南文库》执行主编。

2005年,他被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和省版协授予“南粤出版名家”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出版韬奋奖”;2007年入选“读者喜爱的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2015年荣获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他创作出版文艺作品三十多种,编辑出版图书数百种,其中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数十种,在编辑出版和文学创作两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2021年12月11日召开的《岭南文库》三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上,岑桑亲临现场,回顾了三十年前自己接到《岭南文库》任务时的三个愿景:第一,能够用三百个选题来从各个角度展示《岭南文库》的博大、辉煌;第二,希望能够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著作,来证明岭南文化是实体的存在;第三,把整个岭南文化的版图做一次全面的思考。

1985年他倡议创办大型地域性历史文化丛书《岭南文库》,1990年受命筹建《岭南文库》组织机构、计划选题,并担任《岭南文库》执行副主编(2002年改任执行主编),具体主持编务至今。

如今,《岭南文库》已出书80余种,除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外,丛书单本历年先后获省部级图书出版奖项共30余种,至今已被公认为研究岭南文化不可或缺的权威读本。

作为广东出版界的元老,岑桑发掘、培养出一大批作者,出版了诸多优秀图书,声誉卓著,对岭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岑桑在编辑工作岗位上五十余年如一日,编审了难以计数的大量书稿。他思想解放,为繁荣广东省出版事业作出过不少开拓性的贡献:如倡议并参与组建新世纪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参与创办《花城》《希望》《香港风情》《译海》《中学生之友》等期刊。

在回忆岑桑的文章结尾,陈俊年如此写道:“记得岑桑的客厅里,挂有一副对联。如果说过去是他的自勉,那么如今他是应当自慰的——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记者】黄楚旋 陈小庚


编辑 彭奕菲
校对 黄买冰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