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东莞市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20名科技工作者获此表彰。其中,松山湖共有2人上榜,分别为广东医科大学教授万崇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级工程师汪洋。
万崇华:
万崇华,男,医学博士,医学/管理学双硕士,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曾任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政协委员和民进省委常委、中国信息学会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行为与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现任广东医科大学生命质量与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人文与管理学院(生命文化研究院)院长、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博士/博士后导师、心理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世界华人生存质量研究学会(WACQOL)副会长、 广东省卫生统计学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以及心理学的教学科研。主要研究方向是:生命质量与现代心理测评、卫生改革与医疗保险、生物信息挖掘与疾病诊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和基础专项子课题各1项,主持癌症与慢性病两个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研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40多篇),主著/主参编20多部专著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近年,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广东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8年度)。
汪洋:
汪洋,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微加工与器件平台副台长。
近20年来,一直从事第三代半导体GaN基光电材料与器件和第二代半导体GaAs基光电材料与器件的产业化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工作,在GaN基LED外延材料和器件、GaAs基LED材料与器件、GaAs基高效结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取得了系列产业化技术成果。累计主持或参与科技部、工信部、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目前主持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1项(在研);发表SCI收录文章16篇;申请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60余件,已授权40余件,含美国专利1件。
【记者】张珊珊 陈启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