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粿,是潮汕一种可以跟肠粉、粿条卷相媲美的小吃。对于吃货来说,美食永远都值得探寻。朋友是潮州浮洋镇人,每次想家时,他总会想起儿时家乡小巷里炒粿伯的一盘炒粿,最近,听说隐在闹市金涛庄中有一家浮洋炒粿,很特别,朋友呼朋唤友一起去品尝。
踏进店内,左边墙上挂着浮洋大铜锣,右边墙上摆设着浮洋泥塑(土庵仔),颇具特色。看到顾客到来,店主许楚苗热情地招呼顾客。许楚苗是浮洋人,她告诉记者,潮汕特色小吃炒糕粿,又叫做炒粿,以庵埠、浮洋最有特色,庵埠炒糕粿是甜味,而浮洋炒粿是咸味,各有特色。
汕头的炒糕粿形状是三角形的,而浮洋炒粿的形状是切成厚度约4厘米长、1厘米厚的均匀长条状,状如潮汕茶配“豆条”,据说这样的厚度煎起来才会外脆里嫩。“浮洋炒粿对粿比较讲究,今年要做的粿,需要用去年晚稻收割的米磨成米浆做成。” 许楚苗每天上午11时就开始营业,她介绍,浮洋炒粿首先是制作糕粿,糕粿要用优质晚稻米制作磨浆逐层加工蒸熟,一般要蒸4-5小时,才能完成半成品备用的粿。
“记忆中,小时候的浮洋炒粿摊,是一辆单车一侧架起一个炉子沿街经营,我经常跑到摊前跟炒粿阿伯要了一份炒粿,站在路边吃完才满足地回家。”朋友说,小时候,有时在家里拿了一个鸡蛋,让阿伯把鸡蛋打进炒粿里一起炒,就更加美味了,那是最家常又最地道的浮洋炒粿的味道。
我们谈话间,许楚苗开始制作炒粿,只见她先将切成均匀长条状的糕粿加入鱼露、酱油,然后用两把铁铲在平底大铁鼎上手法熟练地忙活着,淋上猪油,翻炒、加蛋、撒青蒜、调味……炒粿的每一个步骤她都熟烂于心,以文武火候将糕粿煎成金黄,瞬间炒粿色泽鲜艳,香味飘溢。在一旁,美团外卖订单的铃声不时响起,她的先生忙着接过活儿,每一个步骤也都全身心投入。
“猪油、酱油,鸡蛋,这些都是炒粿最经典的搭档。”许楚苗说,浮洋炒粿的酱油是特制的,辅以南姜细末的温辣和菜脯的香味慢煎,品尝起来外层焦脆,内里入口确是软糯烫嘴的口感。如配料只用鸡蛋、菜脯粒和蒜的话,则称为素粿,还可根据顾客的需求,加入生蚝、猪肉,虾仁,海鲜等各种食材。
“小时候,父母给的零钱不多,嘴馋的时候只能要上一份炒素粿,辅以南姜细末和菜脯,简直就是美味至极。”朋友回忆起儿时的情景,让我也不禁跟着嘴馋起来。
谈话间,两份例汤,两盘炒粿已欣然上桌,朋友喜欢最纯粹的搭配,只加了鸡蛋、菜脯粒和青蒜,不加其他食材,热度中渗出一点点油脂与糕粿汇合交织渗透到一起,口感确实很嫩。只见朋友一筷子裹着糕粿和鸡蛋,金黄的蛋,金黄的炒粿,由于炒粿烫嘴,他细细地品味,热气腾腾中仿佛回到童年的炒粿伯摊档旁边。
浮洋炒粿既能作为点心,也能当做主食。但因为太辛苦,所以慢慢没有人经营了,据说,目前在浮洋经营炒粿的只有几家,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
朋友说,如果真的要寻找童年中的浮洋炒粿味道,这家隐在闹市中的浮洋炒粿,应该是很多浮洋人最熟悉的家乡味道,吃上一份炒粿,感觉就像还在童年时候。
一盘充满烟火气的浮洋炒粿,虽不起眼,但带上乡情,总归能慰藉游走异地游子舌尖上的忧愁,总是一份心灵上的归属。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