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顺德打响一场名为“英才计划”的揽才大会战,一举实现公办教师队伍博士生、招收清华北大毕业生、招收世界名校毕业生三项“零的突破”。
2022年春季,顺德继续面向社会招聘英才教师。据统计,截至目前,顺德共拟录取767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过半。
百年名校顺德一中,自是拥有顶尖师资。全区拟招录的7名清华北大毕业生中,就有3人被顺德一中“囊获”,此外该校还拟录取毕业自世界排名百名以内的高校2名毕业生。
顺德区拟招录的7名清华北大毕业生中,就有3人被百年名校顺德一中“囊获”。
即将任教名校的顶尖毕业生,如何“更上一层楼”,转型成为顶尖名师?来瞧瞧即将在顺德一中任教的3名“最强老师”代表,都打算在课堂上教些什么吧!
语文老师许育欢
将留学的博闻广识融入教学
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期间还先后到美国堪萨斯大学、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公费交换学习,用“博闻广识”形容“90后”许育欢,可谓恰如其分。
许育欢。
同样,教师这个职业对许育欢而言,既有扎实的理论、实操经验,也有深厚的职业理想。“我从小就梦想做一名老师,因此本科就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后还曾有过3年执教经验。求学的路上更是遇到了诸多良师,进一步增强了我对教育事业的兴趣和使命感。”许育欢说。
在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前,许育欢曾在佛山南海一所学校工作三年,因此也对顺德有所了解,更对百年顺德一中充满向往,“从《寻味顺德》开始,到寻访清晖园、渔人码头,我被顺德的人间烟火气打动。”
因此,当看到顺德一中发布教师招聘信息后,许育欢第一时间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并做足了应聘准备。相较于其他应聘者,“教师专业背景+海外留学经历”是许育欢的明显优势。
“留学经历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积累,更让我亲身体验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有了更多维度的认知。”许育欢表示, 在得知被顺德一中录用后,许育欢对自己能够成为一中老师,感到“异常荣幸”,并正在思考如何充分运用好她自身积累的丰富知识储备,在今后在教学岗位开展教学创新。
“通用教学设计原理(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是许育欢在留学期间,让她印象深刻的交互教育办法之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她如今正在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为多样化的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学习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和展示方式”。
“以《琵琶行》教学为例,我将尝试分拆设置成不同主题的学习模块供学生挑选。”在许育欢设计的教案框架中,学生可思考如何将纸面内容转成视听语言,可探究歌行体的特点,亦可研究唐代文人、琵琶女等群体生活状态和文化角色,“模块化教学兼顾教学深度与广度,满足学生多样兴趣,也能发挥各自强项,实现全面发展。”
数学老师何方涛
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正确的
几乎所有人在看到何方涛的履历,都会用“天才”这一词来形容这名24岁的年轻人——
高中就读湖北省顶尖名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竞赛班,参加生物竞赛进入省队,并获得全国生物竞赛二等奖;
高考考取武汉大学数学系弘毅班,本科期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一等奖,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表扬奖,并以专业前三成绩报送至北京大学攻读硕士。
何方涛。
“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天才型’学生,而且那种‘天才型’学生的个人经历也不值得一般人学习借鉴。”何方涛对自己履历上惊艳的成绩“看得很淡”,坦言自己的成长求学经历中,最有借鉴意义的或许就是“不要放弃,坚持下去,以及踏实刻苦”。
“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正确的。”高考前,何方涛放弃生物方向加分政策,瞄准报考数学系,“我当时候就是一个信念,走自己喜欢的道路。如今选择做一名中学老师,也是自己有兴趣做老师。”面对不少人质疑此举是否“大材小用”,何方涛则爽快地回应:“教书育人,不亦重乎?”
而从学科角度来讲,何方涛本硕期间钻研的基础数学领域,与高中数学有着不少内在联系,因此给高中数学课堂备课,也并非“从零开始”。“事实上,我在大学期间所学的数学理论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想,甚至逻辑思维能力。”
何方涛更在乎的,也正是如何把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和专业的数学思维,转化为可学可做、可模仿可借鉴的课堂教学内容,让更多学生获益甚至受用终身。
因此,即便是数学领域的“大牛”,何方涛表示自己仍会虚心向每一位名师请教学习,“我会首先做好从一名学生向老师的身份转换,这方面我会主动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向他们看齐。”
而谈到教学思路,何方涛则坦言尚在思考:“我接触过一些一中学生,他们非常优秀。所以我希望能结合高中数学知识,带着他们一起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化学老师高晓纯
授人以渔发挥“药引子”功效
相比许育欢、何方涛,来自广东揭阳的高晓纯,对顺德可谓是“心之向往”。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实验室的同学就是佛山人,跟我介绍了很多关于顺德的故事,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很深的印象与好感。”因此,当萌生回到广东就业时,高晓纯几乎第一时间就把顺德放在首选。
“我从深圳近年来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中看到,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顺德经济也非常发达,教育基础非常好,这是吸引我来到这里的主要原因。”高晓纯说。
高晓纯。
毕业自全国顶尖的高校,高晓纯直言对自己能做一名教师感到非常满意,“幸福感满满”。事实上,她身边绝大部分同学同窗,也都选择就业而非继续深造,选择做一名老师并非个案。
与何方涛类似,高晓纯也表示自己将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点。“化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它其实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要做的便是带领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化学与生活的内在关系,做好学科知识点的转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能把‘会学’——即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立足于自己即将从事的化学学科教学,高晓纯尝试用“探究实验”概括自己的化学课堂特色。
所谓“探究实验”,在高晓纯看来,便是带领学生从教材、试题、研究文献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实验尝试验证。而这也正是新课改背景下,通过把学科知识连接生活,进一步增强学生实操能力。
高中教学,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作为一名高中老师,高晓纯必须带领学生面对高考,如何平衡“探究实验”教学与高考应试?高晓纯用“药引子”为比喻作进一步解释。
“‘探究实验’教学方式更像是一种‘药引子’,勾起学生对化学学科、化学思维,乃至对自主思考本身的兴趣,通过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我认为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南方日报记者】李欣
顺德一中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