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线!汕头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快速响应温暖人心

汕头发布
+订阅

无惧恶劣天气 全警上路疏堵

汕头交警启动应急预案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近几天来,我市持续低温降雨,给道路交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市公安交警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研判天气和车流量变化情况,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各辖区交警中队全警上路加强指挥疏导,交警支队也按照“潮汐勤务”要求,抽调机关一半以上的警力增援基层一线,全力应对寒冷天气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金砂天山路口是我市中心城区交通流量最大的路口之一。2月21日上午7时15分,交警龙湖大队二中队指导员黄丽玲、班长郑定荣带领两名辅警冒雨来到该路口,在简短的岗前集中动员后立即开始站点疏导交通,市公安局和交警支队的7名机关民警也前来路口参与“潮汐勤务”。寒风夹杂着冷雨,扑打着民警和辅警的脸庞,但大家全然不顾,坚守在路口各个方向,指挥早高峰密集的车流有序通行。天山路自北往南方向车行道路口绿灯时长有30多秒,为防止个别行驶在右转车道上的车辆强行左转干扰直行车辆,执勤民警和辅警紧盯路口动态,引导上述车辆右转或直行,有效提高路口通行效率。直至上午9时路面车流趋于平稳后,路口才转入平峰期执勤模式。

交警在学校门前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

长平东厦路口附近有两所中小学校和汕大附一医院,同样是人车流量很大的交通路口。上午7时许,交警金平大队二中队民警郭骏提前来到路口,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早高峰做准备。7时半起,路面车辆逐渐增加,狭窄的路口开始变得拥挤起来,郭骏和机关增援民警在寒风细雨中来回奔走,挥手指挥车辆尽快有序通过,同时协调在东厦小学门前维持秩序的辅警,适时指挥车辆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确保学生安全过马路。

据了解,为保障极端天气下道路通行安全,汕头公安交警部门在加强路面巡逻管控的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动,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出行提示指引,并通过实时滚动监控的方式,对拥堵路段及时发出处置指令,第一时间疏堵保畅。

市排水公司工作人员清晨冒着风雨上岗

清理垃圾杂物 确保排水畅通

早上7时,下着小雨的天刚透露出一点亮光,气温只有8℃,不少人还在睡梦中,此时的市排水公司的工作人员,早已经将防雨装备穿戴整齐,上路巡查积水点,为的就是赶在早高峰之前排除路上积水,确保路面的畅通。而这是下雨天每个一线排水工作人员的常态。

根据气象部门的报告,受到强冷空气和切变线的影响,这两天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尽管中心城区的降雨量不大,但庞大的道路网络却让排水人员不敢掉以轻心。早上7时十分,在市区黄山路(长平至珠池)路段,记者见到了何嘉宇和他的同事,此时的他们“全副武装”,印着“汕头排水”的荧光色雨衣令他们在道路上非常显眼。

工作人员在检查沟井盖排水口的畅通情况。

尽管下着小雨,道路上没有积水,但何嘉宇还是和同事弯着腰,把路边的沟井盖一个个打开检查,清理沟井盖的垃圾杂物,确保排水畅通。寒风一阵阵吹过,尽管戴着手套,但排水人员的手早已被冻得僵硬,由于沟井盖很重,需要两个人配合,清理完一个沟井盖要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这期间必须得弯着腰,几百米的道路,需要重复弯腰五六次,每次清理完,何嘉宇和同事直起腰都会深深呼出一口白色的水蒸气。

“肯定冷,但一做起工作来,有时会感觉不到,直到手变得僵硬,才又重新感受到寒冷。”何嘉宇说,沟井盖需要徒手清理,天气一旦变冷,手会不听使唤,清理起来难度和时间都会增加,因此他们得不断搓手,保持手上的温度,才能加快清理和检查的速度。“道路旁的沟井盖下面就是排水口,是否畅通关系着道路的排水能力,在雨天如果道路没有积水,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巡查这些排水口,有垃圾杂物及时清理,确保排水畅通。”

7时30分,在中山东路海滨花园东侧,董泽锋和同事同样在检查着沟井盖排水口的畅通情况,由于寒冷,董泽锋的同事时不时需要跳一跳,跺下脚来御寒。此时的早高峰已经到来,路上的车也渐渐多了起来,董泽锋和同事加快了检查的速度,记者发现,他们的手和脸此时已经冻得通红,但已经无法顾及,弯着腰加快速度排查沟井盖排水口是否畅通。

“冷是肯定的,但为了早高峰道路畅通,这点冷真不算什么。”董泽锋告诉记者,阶段来实施的“一点一策”道路的管养,晴天时候他们加强了道路排水管道的清淤,保障了道路排水系统的畅通,令道路的排水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这两天降雨时间很长,也没有给道路造成较大的积水。“看着雨中道路的畅通,再冷的天我也感觉心里暖暖的,让我觉得冷风冷雨中的坚守很值得!”

风高浪急两船遇险 海空联动8人获救

2月20日,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骤降,海上风高浪急,两艘货船先后在汕头海域遇险,船上8人身处险境。经相关部门海空联合施救,8名船员最终全部安全获救。

20日上午6时多,汕头海事局接报称:有1艘约40米长的小货船在汕头濠江区陈厝坑附近海域起火,火已经被扑灭,船舶进水,船上3人遇险,请求救助。接报后,汕头海事局立即指令过往商船协助搜寻遇险船舶,并派出“海巡0920”和在汕头海域值守的大功率海洋救助船“南海救111”前往现场开展救助行动,同时播发航行警告,防止发生次生事故。由于现场风浪大,风力达7至8级,阵风9级,浪高4米,救助船多次尝试靠泊遇险船救人未成功,后经广东省搜救中心协调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派出救助直升机前往现场救助,于当天下午5时许将3名遇险人员全部救起,交由相关部门妥善安置。

救助直升机将获救者安全转移至救助船。

当天上午,在距该遇险小货船南约10海里处,还有另一铁壳货船体进水,船上5人身处险境,且已无法取得联系。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接到救助信息后,指令救助船“南海救111”轮与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助直升机海空联合施救。救助直升机奔赴事发海域,在高空勘察中发现了风浪中岌岌可危的铁壳货船以及在甲板上等待救援的5名船员。机组人员赶紧施放救生绳,由救生员空降至进水铁壳货船,快速安全将5名遇险船员全部营救上机,并安全转移至“南海救111”轮。“南海救111”轮的救助人员马上为这5名获救船员做好身体检查,并进行悉心照顾护理。至20日晚上10时许,“南海救111”轮返抵南海救助局汕头基地码头。

风雨交加外卖火 一句“辛苦”心头暖

寒风冷雨中不少人都待在室内“取暖”,但却有这么一群人骑着电动车穿行在大街小巷,赶时间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市民家中,他们就是外卖小哥。风雨里街头上奔跑忙碌的身影也让不少点餐者感动、点赞——一句“辛苦您了!”让寒风中的外卖小哥暖在心头。

寒风冷雨中送餐的外卖小哥。

近两天来每逢饭点时段,在市区的华坞路、外马路、龙眼路等不少美食门店较为集中的路段,都可以看到身穿雨衣骑着电动车的外卖小哥们的身影,他们熟络的走到食店前一边和经营者打招呼,一边提起已经打包好的美味食品放到电动车后架上的保温箱内,然后冲进雨幕中驶往目的地。90后外卖哥陈少群说,他们的工作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中午11时到下午2时,以及下午5时到晚上8时之间。这两个时间段内,他们一般都奔波在送餐的路上。这两天因为雨下个不停,天气寒冷,有些顾客都不愿出门了,点餐的顾客比平日里多了很多,他现在订单比晴天时多了近三成。

中午12时多,在金新路一住宅楼下,刚从该民宅4楼送餐下来的外卖哥小强告诉记者,他已经送了6单外卖了,虽然穿了厚厚的御寒毛衣,但穿行在风雨中确实感觉很冷,记者注意到“雨中作业”中的小强的头发早已被雨水打湿了,眼镜也起雾模糊了。说话间,小强掏出纸巾擦了擦眼镜,整理好身上的雨帽雨衣,背起送餐包,跨上小电动又冲进了雨雾中。

寒风冷雨并没有阻挡外卖小哥们送餐的脚步,他们不畏严寒,活力满满,在飘雨的寒冷街头为顾客送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小强说:“这几天当我把热乎乎的餐饮送到顾客手里的时候,有些人会说上一声谢谢、辛苦了,让我心里感觉到特别温暖。”

外送服务向来辛苦,尤其是在风雨天的特殊天气时段,家住碧霞庄的市民林女士对于风雨中的外卖哥十分理解,她告诉记者,因为其居住的小区限制送外卖的外来电动车进入,他家又在小区深处,以前外卖小哥每次送餐时都得将车停在小区门口后绕上好长一段路再爬了步梯将外卖送上楼,因为这几天又是降温又是下雨的,所以昨天点餐叫外卖时她便特地提前走到小区门口等候,这个暖心举动让外卖哥很是感动,连声道谢。连绵雨天降温天气致外卖量大增,寒冷的送餐路上,外卖哥收获了不少来自顾客们的温暖和好评,“辛苦了”、“不着急,慢慢送”成了寒冬里最暖的订单备注。

市农业农村局:

深入基层科学指导 守好稳产增产底线

为切实做好农业生产防寒抗冻工作,市农业农村局迅速响应,深入研判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发通知指导各区县科学防范应对,并立即行动,派出督导组分赴基层,指导各区县切实落实防寒抗冻各项措施,盯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安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守好农业稳产增产底线。

21日,督导组深入潮南区浩顺种植专业合作社、濠江区河玉围片区,要求区级农业农村部门加紧组织指导镇(街道)村(居)加强农作物防寒工作,尤其是做好秧田覆盖薄膜保温和秧田田间排水,防止低温和田间积水对秧苗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抓好春耕备耕、撂荒复耕,鼓励种植大户帮扶散户开展集中育秧,为确保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在潮阳区、金平区牛田洋开展督导工作中,督导组深入水产养殖基地,了解养殖户的防寒抗冻措施落实情况,要求有关区县农业农村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履职尽责,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落实防寒抗冻各项措施,做好不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同时,做好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工作,采取加高池塘水位、下沉养殖网箱、提高饵料治理等保温防寒措施,确保水产养殖品种防冻避寒。

金平区:

发放防汛防风物资 增强防灾应对能力

为有力解决金平区城市内涝问题,近日,金平区三防办举办防汛防风物资发放仪式,向12个街道、区工业园区办、汕头市蓝天救援队等单位发放一批防汛防风物资装备,同时为各单位培训示范自吸泵等装备的操作方法。

为有力解决金平区城市内涝问题,金平区三防办立足实际,明确全区所有内涝点的专门应急人员,并对各内涝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形成“一点一策”模式。同时,重点投入资金购置防汛防风物资装备。本批发放物资装备除了有专门用于排水排涝的自吸泵外,还配置了应急人员个人装备,例如雨衣雨鞋、沟井盖钩、爆闪灯、手套、手电筒、医用急救包等。

2022年汛期将至,金平区三防办要求各街道、各单位要强化防汛责任,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坚决克服懈怠思想、侥幸心理,认真组织开展汛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力做好各内涝积水点的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好抢险队伍备勤工作,应急物资设备要常维护、常拉练,确保急时能应、应时能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此次防汛防风物资的发放,进一步充实了基层防汛物资储备,增强了金平区防灾应对能力,满足了防汛救灾工作的需要,为下一阶段防汛防风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物资基础。

潮阳区:

落实措施巡查值守 全力做好防寒保暖

为有效应对寒流来袭,近期,潮阳区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主要领导深入基层一线指导防寒保暖工作,积极组织落实相关防御措施,加强巡查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全力保障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从潮阳区民政局了解到,连日来,区救助站加强街面巡查力度,一旦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立即动员其到救助站接收救助,对不愿到区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就地发放棉被、棉衣、食物等御寒物资及食物,防止他们冻伤饿伤,确保困难群众及民政服务对象安全、温暖过冬。据统计,近一周来,区救助站加大上街巡查力度,共出动车辆5车次,工作人员20人次,劝离人员4人次;区福利院发放保暖内衣共82套,棉被36床,床单20床,同时到金浦敬老院、和平敬老院看望院民,送出棉被9床。

对排查中发现的需救助对象,潮阳区开放临时庇护场所作为困难群众防寒保暖临时安置场所,并积极劝导防寒保暖条件较差的高龄独居老人等困难户、生活无着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入所避寒,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物资和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并配备适当的取暖设备。

来源:汕头日报

记者:王开颖、陈冬琪、李伟烽、黄泽春、林子海、林鹏、刘文钊、郭丹、郑奕潘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