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东莞召开2021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会上透露,2021年东莞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历史性地迈上万亿GDP、千万人口的新起点。
2021年,全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855.35亿元,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6%。至此,东莞成为中国第24个GDP超万亿元城市,也是广东省第4个GDP超万亿元城市。
同时,会上发布了《2021年度东莞市规模效益成长性排名前20名工业企业名单》《2021年度东莞市实际出口总额前20名企业名单》《2021年度东莞市主营业务收入前20名企业名单》等榜单。
东莞企业“琅琊榜”发布,透露出哪些经济新动向?南方+带你深入解读。
万亿GDP、千亿工业投资
透视东莞三大变化
近日,北京冬奥会闭幕。此前,中国组合孙楷智和吴青泽在男子双人雪车项目中取得第14名,创造了我国选手在冬奥会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国家队冬奥项目训练使用的雪车头盔,就是由东莞理工学院和莞企广东科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
从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到科技硬核的雪车头盔,一个个“东莞智造”闪耀冬奥会,彰显着东莞雄厚的制造业实力。
去年,东莞历史性地踏上万亿GDP和千万人口“双万”新起点,全年GDP达到10855亿元,增长8.2%,多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从横向对比来看,东莞的发展质效可圈可点。例如,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增速比全省高7.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省地级市第一;税收收入规模全省第三;科技创新竞争力跻身全国20强。
透过全市总结大会的表彰对象和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到正在东莞发生的三个可喜的变化。
作为老牌工业大市,东莞正焕发新的生机——
去年,东莞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1万多家,排名全省第二;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排名全省第一;全市纳税超亿元企业数量比2020年增加了27家,平均纳税额上升了15.1%。
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鲜明定位,造就了这种蓬勃发展的气象。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47%的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全市超过90%的研发支出来自企业;松山湖科学城稳步建设一大批大科学装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研发投入占比排名全省第二。
作为全国外贸大市,东莞融入“双循环”步伐加快——
去年,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5万亿元,稳居全国前5。外资企业内销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17.5%。跨境电商贸易总额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东莞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现代化枢纽城市的定位,正在一步步实现。
作为全国四个市直管镇的“直筒子市”之一,东莞镇域经济活力迸发——
各镇街你追我赶、争先进位。长安镇不仅多年保持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额全市第一,去年增速也是全市第一,GDP总量达880亿元;洪梅镇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113.5%,增速在全市遥遥领先;麻涌镇固投总额达113亿元,连续4年排名全市镇街第一;凤岗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8%,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大朗镇与东城街道一起成为全国全省荣誉“单打冠军”大户。
“新面孔”涌现
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
去年2月,东莞以“打造新动能”为主题发布2021年“一号文”。2021年“一号文”提出到2025年底,形成万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千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千亿级的新材料、新能源、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百亿级的镇街特色产业集群等“万、千、百”亿级梯队发展格局,R&D占比达到3.2%左右。
经过一年的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卓有成效。记者梳理《2021年度东莞市规模效益成长性排名前20名工业企业名单》《2021年度东莞市实际出口总额前20名企业名单》《2021年度东莞市主营业务收入前20名企业名单》发现,“新动能”企业占据绝对性的比例。
在《2021年度东莞市规模效益成长性排名前20名工业企业名单》中,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与“新动能”密切相关的步步高系、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等企业,占比约50%。在《2021年度东莞市实际出口总额前20名企业名单》中,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与“新动能”密切相关的企业占比约40%。《2021年度东莞市主营业务收入前20名企业名单》中,步步高系、华为系、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等与“新动能”密切相关的企业占比约50%。
纵观以上三个榜单可见,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正为助推东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在规模效益成长性排名前20名工业企业名单里,出现了16个“新面孔”,换言之,2021年的“20强”今年还留在榜单的如今只剩下4个。上榜的企业中,东莞市民兴电缆有限公司、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可见,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持续耕耘,通过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长久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最终走向高质量发展。
2021年/2020年度东莞市规模效益成长性排名前20名工业企业名单
(说明:标蓝的为“新面孔”,标黄的为蝉联单位)
在主营业务收入前20名企业名单中,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金仕达贸易有限公司、中粮(东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东莞南方中集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4个企业是“新面孔”,其他16家多年是榜单的“常客”。这表明了东莞经济发展韧性强、底子厚、底盘稳。
2021年/2020年度东莞市主营业务收入前20名企业名单
(说明:标蓝的为“新面孔”)
实际出口总额前20名企业名单中,出现了东莞市易通致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东亿安仓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东莞联易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市橙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一达通企业服务(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市众佑进出口有限公司等10个新面孔。
2021年/2020年度东莞市实际出口总额前20名企业名单
(说明:标蓝的为“新面孔”)
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去年,东莞的外贸仍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在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5万亿元,总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6%,总量排名全省第2。一串串数字证明东莞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实现了商务发展回稳向好、好于预期。
紧抓新发展机遇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近日,东莞市2022年一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投资高达15.4亿元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下称“菲鹏生物”)诊断试剂核心原料、体外诊断仪器及配套试剂解决方案投入研发,生产项目(二期工程)也正式动工。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菲鹏生物入选为2021年度东莞市规模效益成长性排名前20名工业企业,同时也名列“专精特新”企业之中。
菲鹏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企业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全面优化自主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技术革新。”
“东莞每年通过表彰先进,能发掘一批基本盘稳固、发展逻辑清晰、辨识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为东莞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在遴选的企业中,有些是同一产业链企业,有些是关联度极高的企业,通过评先评优,聚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促成彼此的合作。
林江说:“我发现今年的榜单里出现的‘专精特新’企业,与国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类别高度契合。东莞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建设、融资服务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涌现,将有助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据记者了解到,东莞市工信局正在研究出台“专精特新”扶持政策,计划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政府给予相关的补贴政策,为企业谋取发展的空间,帮扶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上市。
与菲鹏生物类似,2021年各项榜单涌现出一批“新面孔”,释放出东莞经济的成长性和活力。在实际出口总额前20名企业名单中,10张新面孔中有7家企业是从事电子商务、物流类的企业。
在林江看来,在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东莞经济复苏迅速,供应链韧性提升,变相刺激了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等产业的发展,为行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造就了很多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新计划,推动其快速成长。
虽然有不少的新鲜血液加入表彰,但是不少莞企稳坐榜单,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生益科技”)连续多年稳坐《2021年度东莞市规模效益成长性排名前20名工业企业名单》《2021年度东莞市主营业务收入前20名企业名单》,同时生益科技还是全球第二的覆铜板生产企业。
林江认为,龙头企业的扎根发展,说明东莞的产业培育成效明显。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东莞要着眼数字化转型,加快人才的培育,加强营商环境的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记者】叶永茵 吴擒虎 唐卓
【摄影】孙俊杰
【实习生】张铭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