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广东 | “步步高”——疍家糕制作技艺

广东省非遗促进会
+订阅

疍家糕又称千层糕,是肇庆西江水上人家传统的节庆食品,也是疍民互相馈赠的常用礼品。疍家人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期间制作千层糕祭祀神明、祖先,其制作技艺反映了水上人家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族群文化。

疍古作“蜑”,唐代开始,岭南已有关于“蜑人”的记载。宋代对岭南舟居蜑族的记述渐多,明清时期政府对疍民征收“鱼课”。肇庆西江流域一直是疍民族群栖身的重要水域,目前肇庆城区尚有5000余疍民居住。关于疍家糕的历史,疍民群体中至今流传着许多相关传说。据说疍家糕起源于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南明时期疍民们曾以此糕敬奉永历皇帝朱由榔及群臣。

每逢新春佳节,肇庆西江水上人家都习惯蒸上一盘疍家糕,增添喜庆气氛。疍家糕分咸甜两种,咸糕以粘米、芝麻、花生、虾仁、猪肉为材料;甜糕则以粘米、白砂糖为材料。疍家糕的制作非常讲究,甜糕制作工序包括磨浆、过滤、煮糖浆、勾兑、蒸制等,咸糕的制作则包括磨浆、过滤、腌制馅料、蒸制等程序。

疍民将蒸好的千层糕切成菱形小块,每四块叠成一盘(三块在下,一块在上),先敬神祗,后敬祖先,随后全家分食,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一直以来,制作疍家糕的技艺都是以母传女、婆婆传媳妇的方式世代传承。

目前疍家糕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