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来,我市气温骤降,暖宝宝和热水袋等取暖产品顿成“抢手货”。不过,医生提醒大家,天冷取暖时,需谨防低温烫伤。
李女士今年60多岁,去年12月底,因小腿摔伤在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由于天气寒冷,子女就用热水袋为她敷脚,谁知,竟造成李女士的腿部皮肤被烫伤。
患者家属肖先生说:”上次住院打了麻醉,用热水袋敷热没感觉,所以(导致)烫伤的时候她自己不知道,后来掀开(被子)看才发现已经烫伤了很久,表面上看不出来,以为不严重,出院后就在家里敷药,一个多月都没有进展,皮下组织都已经坏死了,不会自动脱落,才赶紧来找医生诊疗。“
经医生诊断,李女士为低温烫伤。据了解,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即44~ 50℃的物体,造成皮肤以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市二医院烫伤科主治医师郭绍彬说:”这种‘低温烫伤’表面看起来觉得伤口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慢慢敷药能恢复,但实际上患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好,这种烫伤往往伤口都很严重,经常需要植皮,甚至有些病人在敷皮过程还不是很简单的,所以,这种‘低温烫伤’很容易被忽略。“
所幸的是,经植皮手术,李女士目前恢复良好。医生为此指出,市面上常见的所谓的“取暖神器”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市二医院烫伤科主治医师郭绍彬表示:”近年来的取暖产品使用频繁,这种‘低温烫伤’越来越多,病人数量不少。取暖产品包括‘暖宝宝’、热水袋、暖风机以及烤灯,都很常见,很多都是给很小的小孩子或者老人使用,尤其是糖尿病足的病人,如果出现‘低温烫伤’的话,伤口可能会更加严重。“
那么,发生低温烫伤该如何处理呢?
医生表示,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可用凉水冲洗烫伤的部位10-30分钟,或湿毛巾冷敷,达到降温的目的。而不宜用土方法治疗,如涂抹牙膏、酱油、蛋清等,更不宜挑破水泡或用手、衣物触碰到烫伤部位。由于低温烫伤可能伤及皮肤的深部,医生建议伤者及时就医。
市二医院烫伤科主治医师郭绍彬强调:”一定要注意,在使用取暖产品的时间上不要太长,一定要经常去看皮肤有没有问题,把握好时间,这种问题就有可能避免。“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