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 如何让提案“不落空”?他说这样做

南方日报

万捷。 受访者供图

万捷。 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是一名履职经验丰富的“老”委员。翻开他十余年的履职记录,始终离不开两个关键词:文化和环保。

前者是扎根40余年的工作领域,后者则是长期参与的公益事业。自2008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万捷先后提交提案约70件,其中环保类提案34件,与文化相关的提案30件。

受访者供图

“提案就怕空”是万捷多次提到的一句话。对于如何撰写高质量提案,他总结了一套方法:首先选题要切合国家发展需要,建议要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持之以恒跟进,推动其中有共识的意见落地见效。

倡导推进文物数字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从1980年考入北京印刷学院算起,万捷与印刷行业结缘已超过40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他一开始主要关注自己最熟悉的文化领域。

从2009年建议加大对文化产业和IT业的扶持力度,到2011年建议全面系统修订《着作权法》,再到后来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每一份提案都与万捷多年积累的行业实践和调研成果密切相关。

去年,万捷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把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国家新基建,这便与他多年来带领团队运用数字化技术采集艺术品数据的经历分不开。万捷在与团队参与国家博物馆、西藏布达拉宫等艺术机构数据采集工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加快数字化不仅有助于查清文物家底,还能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但在调研走访中,万捷也发现,一方面文物和馆藏资源数据化是一项长期工作,仅靠国家资金支持难以为继,将数字化资源有效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要素,才能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目前数字化公共文化资源被存储在各类文化机构、科研机构的不同数据库中,文化业者和用户不能通过统一的公共平台检索获取。

根据调研实情,万捷在提案中建议,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技改项目,推动文化企业适应数字化发展,同时建设国家文化专网,联通分散的数据资源,面向社会开放,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执着”盯住环保推动垃圾分类落地

在万捷的提案中,环保类占到约五成,这源于他多年坚持参加环保公益事业,以及许多环保领域专家学者的出谋划策。

2005年,万捷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此后联合发起成立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身体力行参与环保工作。一线经历以及与环保部门、专家学者的沟通,让他发掘了很多提案选题,比如推动垃圾分类,以及水、大气、土壤环保数据公开等。

履职十多年来,万捷坚持盯住垃圾分类这一社会热点接连提出提案,在这之中包括分别对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回收再利用提出了针对性提案,其中前者被全国政协推荐重点办理。

在万捷的牵线推动下,全国政协首次邀请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参与到垃圾分类的专题调研中,有关调研和提案推动国家多部委出台垃圾分类工作文件。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万捷结合参加环保公益的实践思考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去年他在提案中认为,要落实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议通过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台账、“不分类、不收运”、计量收费和分类计价等制度,推动公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从而形成长效机制。

“环保今年仍然是我一个重要履职方向。”全国两会临近,万捷表示,目前正在对相关提案进行甄选修改,希望问题更明确,有关建议专业性操作性更强。

【记者】余嘉敏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陈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