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穿山甲日丨惠东加强中华穿山甲保护管理,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惠东发布
+订阅

今天是世界穿山甲日。去年5月,惠东乌禽嶂公益保护地在支付宝旗下的蚂蚁森林正式上线,目前已吸引了超四千万人次参与该项目,共同保护中华穿山甲。如今乌禽嶂的生态越来越好了,穿山甲也频频在山林间现身。惠东县以中华穿山甲保护为重点,加大对穿山甲活动区域的保护,协调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对惠东发现野生穿山甲区域进行深入调查,维护惠东县生态安全,取得显著成效,引起了广泛关注。

野生动物活动频繁

西枝江源乌禽嶂穿山甲保护地位于惠东县东北部,分属二镇6村,以佐坑村为主,包括宝口镇的佐坑、五一、井湖与安墩镇的水美村主要集体山林,宝口镇的新化与安墩镇的洋潭的部分集体山林,其中大部分为生态公益林。

乌禽嶂。

2019年,惠东县乌禽嶂地区首次监测到中华穿山甲野外活动踪迹。自当年7月以来,惠东县林业局、惠东县森林公安分局与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多方合作,在乌禽嶂地区开展了竖立宣传牌、召开护林员保护大会、派出巡回宣传车、开展科普下乡活动以及收缴非法捕猎工具等中华穿山甲保护宣传与禁猎行动,营造良好社区保护意识。

“我们还组建了专业巡护队,招募专职护林员持续开展穿山甲野外巡护和保护工作。”惠东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据统计,累计巡护次数超100次,累计巡护里程超2000公里,修缮巡护道路15公里,修缮巡护桥7座,建立了初步的管理与保护机制。

巡护队进行巡护。

以往乌禽嶂的中华穿山甲长期踪迹难觅,如今频频在山林间现身,这与当地自然生态持续变好有关。

据悉,去年以来,西子江团队在日常巡护工作中发现了十多只小穿山甲,这还是在尚未开展系统性全面监测调查下获得的保守估计数据。这是乌禽嶂保护地生态系统持续好转的表现,也是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共同推动穿山甲保护工作的成效体现。随着生态改善,经抽样调查,初步确定乌禽嶂存在一个具有繁殖恢复潜力的中华穿山甲种群。

集中各方力量,生态保护到位

在惠东县委县政府、惠东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联合惠东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在本区域开展了中华穿山甲种群调查工作。经过近两年的野外调查,乌禽嶂及周边调查范围60平方公里区域内至少生存着62只中华穿山甲,以佐坑村数量最多,且种群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恢复潜力。

除政府大力投入外,众多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到惠东乌禽嶂穿山甲保护工作中。惠东县关注自然生态保护的热心人士在2021年末发起成立了“惠东县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促进会以乌禽嶂保护地社区居民为主体,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了以穿山甲保护为代表的自然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同参与惠东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成立后获得了国内诸多环保公益组织的帮助,并成功申报获得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的支持,成为广东省第一块“蚂蚁森林”保护地,吸引了超四千万人次在线参与支持乌禽嶂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工作。

中华穿山甲。

此外,中华穿山甲的曝光提升了各界对乌禽嶂保护地生态环境和周边村落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记者了解到,惠东县宝口镇佐坑村位于乌禽嶂山下,有“江源古村”的美誉。近年来,该村谋划发展生态产业、旅游产业,打造集生态休闲、登山运动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如今佐坑村村容村貌越来越美,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自然生态保护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和恢复也不例外。每一个物种的保护工作都需要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的努力,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未来我们仍将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工作,作为官方与民间参与保护的纽带,推动更多的公众关注中华穿山甲这个物种,助力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工作。”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下称“西子江”)负责人、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秘书长李成说。

随着乌禽嶂区域穿山甲保护工作的逐渐深入,下一步将完善该区域的物种调查与种群动态监测,推动建设正式的自然保护地;同时开展中华穿山甲栖息地的生态恢复工作,设立中华穿山甲野外研究基地及保护宣教中心,将中华穿山甲保护长期化、深入化。

在穿山甲核心栖息地外围区域引导发展生态旅游与自然教育、绿色生态农业等产业,实现保护地周边农村与大湾区城市群资源对接,促进中华穿山甲保护与革命老区的绿色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的典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