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坊:“肥女”新春开新展,城市艺趣别样浓

长城看台
+订阅

来源:石磨坊

报道原文如下:

“2022·虎虎生风”许鸿飞雕塑艺术迎春展广州开展

“肥女”迎新春 艺趣别样浓

春节期间,不少市民在天河公园和广州塔附近都发现了一群新“朋友”。

她们摆着各式pose,或是抱着乐器尽情投入,或是骑着自行车,双手大张拥抱清风,体态丰腴,憨态可掬,总会让你条件反射地会心一笑。

这就是春节期间在广州拉开帷幕的“2022•虎虎生风”许鸿飞雕塑艺术迎春展的展览现场,这些逗趣的“肥女”形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城市形象,不仅为广州市民就地过年带来了丰盛艺术盛宴,让艺术真正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也成了不少游客的钟爱的“旅行打卡点”。

虎年佳作亮相,市民看展欢声笑语

作为许鸿飞雕塑艺术迎春展系列活动,本次展览分别在天河公园南广场、广州塔财富码头、新时代驿站•会展东展出了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的多件作品。

天河公园展览现场 作品《虎虎生威》

许鸿飞专门为2022壬寅虎年创作的最新贺岁佳作在本次展览中亮相。作品《虎虎生威》刻画了一只威风凛凛、霸气十足的生肖虎,象征正义勇猛,寓意吉祥平安;《虎虎生风》既延续了许鸿飞代表性的“肥女”系列作品,又彰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虎年味道,让传统文化在新的载体中焕发出新活力,趣味横生,个性十足。

天河公园展览现场 作品《虎虎生风》

天河公园南广场展出的许鸿飞9件雕塑作品,包括反映新时代农村面貌的作品《丰年》《东乡绣娘》;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的作品《不忘初心》《西岛女民兵》;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品《落雨大》《仙乐飘飘》;“抗疫”系列作品《丰碑》等。

天河公园展览现场 作品《丰年》

作品《丰年》生动地展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景象:稻谷颗粒饱满,长势喜人。收割水稻的“肥女们”扬起镰刀,怀抱稻穗,幸福和喜悦挂在脸上。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一群小鸡旋绕在稻穗下,啄小虫、叼谷粒。清淡的稻香和欢快的笑语弥漫在田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天河公园展览现场 作品《西岛女民兵》

西岛女民兵的故事当年可是家喻户晓。许鸿飞的《西岛女民兵》刻画的是海南“八姐妹炮班”,她们用青春守卫着西岛这方热土,事迹传遍全国。为了真实还原“八姐妹”的英姿,许鸿飞在创作前就奔赴海南西岛实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同他充满浪漫主义、蜚声海内外的“肥女系列”创作不同,对西岛女民兵的刻画,他更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这是一个记录时代,有纪念意义的作品。”许鸿飞说,这要求创作者要写实,尽可能通过作品还原炮班队员日常训练、护卫海防的场景。

天河公园展览现场 作品《落雨大》

《落雨大》是许鸿飞一次偶然机会在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休息期间酝酿的作品。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孩子们在山间溪流中嬉戏,也让许鸿飞回想起了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也因此用粤语儿歌《落雨大》来命名。

“抗疫”系列作品《丰碑》采用了浮雕的方式,展现医护工作者,解放军、科研人员、社区工作者、普通工人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共同努力,共筑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作品《吻》

作品《天使之吻》

作品《三弹琵琶》

《国泰民安》《新时代建设者》《天使之吻》《吻》《岭南之春》《三弹琵琶》等作品分别在财富码头、新时代驿站·会展东展出。

作品《岭南之春》

作品《国泰民安》着力展现岭南醒狮文化,《岭南之春》反映了广州市民美好生活,只见一位胖胖的女性奋力地蹬着自行车,但身体却相当舒展,身躯微微后倾,双臂张开,把头高高扬起,看起来十分享受春的气息,飘逸的头发和裙摆为整件作品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

作品《国泰民安》

记者看到,展览现场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拍照留念。不少带着孩子出行的家长们,对着雕塑模仿起“肥女”的动作和孩子们互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希望用欢乐、幽默的雕塑语言冲散疫情带给人们的阴霾,鼓舞广州市民在新的一年虎虎生威,勇于直面困难、克服困难。”许鸿飞说道。

“肥女”走向世界,助力推广岭南文化

“你好虎年”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第43站也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同期举行,展出生肖元素主题作品,包括许鸿飞今年的贺岁新作《虎虎生风》。

“这是我连续第4年春节期间在西班牙举展。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传统的‘中国年’在新的公共艺术载体中焕发新活力,让欢乐喜庆的中国文化元素在海外开枝散叶、落地生根。”许鸿飞说道。

据悉,这些年来,许鸿飞“肥女”系列作品在中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座城市举办了43场世界巡展,与标志性广场和重要美术馆相遇,跨越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障碍,受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的喜爱。

天河公园展览现场

作品在“走出去”时,也成为岭南文化对外推广的绝佳名片。许鸿飞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他的很多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岭南生活气息。“岭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化、有包容性的文化,它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若以艺术的形式来呈现我们的饮食习惯、四季变化,将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生活情调。”许鸿飞说道。

公共雕塑拉近市民与艺术的距离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部书,城市公共艺术就如同精美的插图,为书籍增添气质与精神。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会成为一座城市,一个时代文化的标志。

在许鸿飞看来,接地气的艺术家才是人民的艺术家。艺术为人民服务,就要走进人民群众当中,让作品被人民群众触摸、欣赏、感受。对公共艺术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公共艺术是给人们带去幸福与欢乐的,它要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就必须让更多民众去接触它、拥抱它。“文艺要记录时代,要与时代同频共振。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用雕塑记录这个美好伟大的时代,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童趣》在国外展出(受访者供图)

“上个月,我创作的以‘母爱’为主题的雕塑作品《童趣》在海珠区展出,《童趣》刻画的是孩童和肥女妈妈互动游戏的场景,肥女妈妈双手撑地,蹲在地上,背上的孩童欢乐地跳过妈妈弯曲的后背。展览结束后,一位每日必来打卡的小朋友发现雕塑被搬走,伤心得哇哇大哭,直呼‘肥女妈妈’不见了,看到视频后我很感动,小朋友对‘肥女’的情感如此之深,让我感受到,“肥女”变成了城市的一员,展览和城市融为一体。”

展览现场市民仔细观看雕塑

许鸿飞说:“在广州,我们首先知道的是粤剧、广东音乐,还有我们的杂技,岭南画派,它们都是厚重绵长的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城市文化多元化发展也需要多一些像雕塑这些具有互动性、参与性的艺术作品,让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

他表示,“一座雕塑凝固一个城市的记忆。尤其在开放包容的广州,公共空间都需要有主题、有特色、生活化、艺术化的雕塑作品,去讲述广州故事,展现广州的人文气质。我想,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民众能从中享受艺术熏陶,同时感受到幸福和欢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实习生 林潇雅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李巧蓉 实习生 林潇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