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来了丁来了 添丁发财 英德沙口闹花灯

史志清远
+订阅

清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凤凰文化、福地文化和壮瑶少数民族文化,为深入挖掘清远民俗文化、“展”清远新春年味,多维度呈现清远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开启“云过清远,云享美食”之旅,清远市委网信办,结合春节节日特点和市史志办乡村史料,制作了一系列民俗风情宣传片,让广大市民在网络空间了解清远民俗文化,感受清远春节民俗魅力。

英德沙口闹花灯

清远市英德市沙口镇清溪行政村,位于英德市沙口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5千米,建村于明朝。特色建筑:二进一屏风、一天井、两相房、三级台阶或三进带两屏风、两天井、四厢房、三级台阶,属典型明清建筑风格。沙口清溪村从明代初期就开始有闹花灯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已故老艺人罗帮渠曾说:不热闹就不能叫做“闹花灯”。突出“闹”字,舞台热闹,演员互闹。

客家话“灯”与“丁”同音,花灯队每到一村就高喊“灯来了!”意味今年要添丁了。

表演人数一般为8人,两人一手舞绢,一手舞扇;数人举灯与舞扇;一人饰马,二人抬轿,一人坐于轿内。

表演的道具有数盏花灯,六角形,竹篾扎成,内层用砂纸糊裱,可旋转;轿子一架,红纱为帘;软边纸扇两把,中贴花,边沿缝上薄纱绸;手帕两条,越软越好。

动作一:“小花手”。这是女演员从头到尾的手上动作。做法是两手腕从内到外、先下后上顺绕横“8字”,两脚碎步前进,膝微屈,并颤动。

动作二:“吸脚跳”,做法是第一拍左脚上步,右脚“旁吸腿”;第二拍,右脚落地,左腿迅速起跳,成半蹲状;第三拍起台步。

动作三:“荡步”。男女演员演唱时的腿部动作、做法是两脚站在一线上,一前一后,脚微曲,第一拍后脚跟踮起,身体重心大部分移至前脚;第二拍,前脚掌跷起,重心大部分移至后脚,依次反复交替,两手同时前后摆动。

文化的传承带回年味的视觉盛宴,现代与历史的和谐交融给新春佳节带来吉祥喜庆。生活富裕了,过年的内容更丰富多样,但,不变的是初心和那浓浓的年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