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蕉海鲈”走出去:作家采风团深入珠海白蕉镇了解海鲈鱼文化

南方+ 记者 关雨晴 2022-02-16 14:33

近日,珠海“白蕉海鲈”品牌网络活动周暨第四届“白蕉海鲈”旅游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顺利开展,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散文诗学会等协会的多位作家和文艺工作者组成“珠海海鲈鱼农耕文化挖掘采风团”,深入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开展为期两天的采风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由广东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园主办,东莞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联合《作品》杂志社、广东散文诗学会承办。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王十月,副总编辑郑小琼,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直机关工委原副巡视员谢显扬,白蕉镇党委委员申元凯,南方农村报社项目经理李航等嘉宾出席本次采风。

图中:广东省直机关工委原副巡视员谢显扬和作家们在采风现场。

当天上午,采风团首先来到白蕉市民艺术中心观看白蕉镇的宣传视频,并听取白蕉镇党委委员申元凯和白蕉镇生产办干部吴岳毅分别介绍白蕉镇和“白蕉海鲈”产业情况。采风团成员还走访了“白蕉海鲈”主题馆、海鲈加工企业和养殖基地,并与加工企业代表、养殖户代表等开展深入交流,并通过座谈会分享畅谈文学与“白蕉海鲈”文化的艺术结合点。

图左起:白蕉镇生产办干部吴岳毅介绍“白蕉海鲈”产业情况。左二: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彤子。左三:《作品》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王十月。

为期两天的采风交流活动让采风团的作家们深入了解到白蕉镇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白蕉海鲈”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模式。据悉,本次采风活动后作家们将以“白蕉海鲈”为主题创作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白蕉海鲈”产业、“中国海鲈之乡”——白蕉镇的发展添砖加瓦,践行“为劳动书写,为时代放歌”的文学创作使命。

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珠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卢卫平(左一)谈道,在历史上,鲈鱼是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硬菜”,鲈鱼中的极品白蕉海鲈,现在也应成为百姓们的“硬菜”。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所原所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罗恩铭(左二)表示:“把白蕉镇的故事一点一滴地展现出来,是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的义务,希望广大人民也爱上这个美丽富饶的小镇。”

中国作协会员、散文家、儿童诗人、创意写作教授石耿立(左一)表示,作为一个珠海作家,有责任对自己的城市的这个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给予更大的关注。

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彤子(蔡玉燕)认为,一方水土自有一方的风俗物产,一方水土养一方鱼。白蕉的好水孕育了这里海鲈鱼肥美之滋,而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政府政策的东风,白蕉镇海鲈鱼的冷链物流车必将走得更远。

中山大学访问学者,《作品》杂志评刊团成员洪艳也表示,以白蕉地域文化打造海鲈鱼形象,开拓各类电商销售平台,结合科研与学术研究提升形象与品质,可以全面增强白蕉海鲈鱼的市场竞争力。

作家木桃表示:“作为珠海人,我很自豪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在全国、并且驰名海外的品牌。作为一名珠海写作者,我有义务为白蕉鲈鱼的品牌推广、宣传尽自己的责任,让它从大湾区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走向千家万户,走向世界。”

知多D: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位于西江出海口咸淡水交界处,独特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绝佳的海鲈养殖基地。白蕉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海鲈,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海鲈生产基地。2011年白蕉镇获评为“中国海鲈之乡”。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白蕉镇开启了“白蕉海鲈”产业提升的创新之路。从2017年开始,先后举办了“白蕉海鲈”形象设计大赛、“白蕉海鲈”厨艺大赛、“白蕉海鲈”动画短片创作大赛和“白蕉海鲈”旅游文化嘉年华等活动,从推广“白蕉海鲈”产品,到建立“白蕉海鲈”品牌,再到打造“白蕉海鲈”文化内涵,这条农民增收的“致富鱼”、乡村振兴的“希望鱼”必将游向全国、游向四海,开拓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记者】关雨晴

【图片】主办方提供

编辑 彭奕菲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