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冬奥版“猎鹰号”:产能翻两倍,硬核科技保障赛事有序推进

南方+ 记者

揭秘冬奥版“猎鹰号”:产能翻两倍,硬核科技保障赛事有序推进

在有力的疫情防控举措下,备受全球关注的冬奥会赛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令人振奋。盛况的背后,离不开核酸检测力量的支持。

在北京冬奥村附近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入驻着北京金域奥体猎鹰移动医学检验实验室,这个被称为冬奥版“猎鹰号”的实验室,占地面积仅141平方米,每日承担着冬奥北京赛区近30%的核酸检测任务,是该赛区核酸检测保障的主力之一。

据金域工作人员介绍,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金域医学携手广州实验室等科技力量,自主研发出升级版的“猎鹰号”,这个高通量多场景移动实验室的日检测产能从原先的1万管增至近3万管

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做核酸提取。 

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做核酸提取。 

量身定制冬奥版“猎鹰号” 

从早上6点开始,奥体中心里的“猎鹰号”一侧不断有车驶来,每天42辆小汽车从42个冬奥核酸检测采样点不断来回。车停稳,司机下车,穿上白色长外套,从后备厢中取出蓝色的恒温箱,随后拿起消毒液对箱子进行消杀。这样的场景,每天至少会出现160次。

金域医学负责北京冬奥村闭环内外的运动员及冬奥赛事保障人员核酸检测样本,每天至少2万份。据悉,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是通过三层检测程序来确保赛事安全,分别是出发前、到达机场以及在闭环内。

然而,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集装箱式移动实验室日检测产能最高达1万,无法满足需求;可移动的气膜实验室可以满足产能需求,但停放空间又不够。

工作人员在扩增区工作。 

工作人员在扩增区工作。 

量身定制的冬奥版“猎鹰号”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充分保障闭环内外核酸检测做到“即采即检”。实验室为可拓展的移动实验室,装有液压升降装置,方便装卸。拓展后,身长23.5米、宽6米,整体占地面积达141平方米。在主体实验室空间和传统移动实验室空间大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金域医学对分区进行了创新设计,分为了标本接收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区、点样区等,可以容纳更多检测设备与人员。

经过合理的区间设计和通风设计,其防污染指数高、散热性能强,在生物安全性方面备受专家认可。本次冬奥版“猎鹰号”配备了近30台PCR仪,日检测产从原来的1万管提升至近3万管,产能翻了两倍。其相当于一组“三舱合一”的气膜实验室,但占地面积却比后者小,可以灵活用于不同场地。

通过信息化与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

从酒店到岗位,“猎鹰号”里的工作人员只需要走5分钟的路程。在筛查时间紧迫、核酸结果时效性要求高和检测需求大的情况下,提高检测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开幕式时,由于会场周边交通管制,核酸检测的时间压力非常大。“那时候,我们的物流车受限,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来实施调动,完成整个工作流程的优化。”检测组副组长黄献彬说,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为北京的多个大会提供过保障,经验非常丰富。

实际上,在信息化方面,检测全流程受到了细致的管理。为了让样本有序进入实验室,冬奥物流专车配备有定位系统,样本运输情况可随时在后台查看,实验室能够灵活安排检测班次与产能,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冬奥版“猎鹰号”还配备有多台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全自动点样仪等全球领先的核酸检测自动化设备,人机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效率。

工作人员在做结果分析。

工作人员在做结果分析。

在技术要求最高的试剂点样环节,以前需要技术十分精通的工作人员手动点样,10-15分钟完成一板90管的核酸检测样本;通过全自动点样仪,点样这一动作只需要十几秒就可以完成,点样速度提升了近60倍,为后面的提取、扩增分析环节腾出了检测人员,全流程提升效率。

通过冬奥版“猎鹰号”这一硬核科技,金域医学正为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北京冬奥村、奥林匹克(残奥)大家庭酒店等超50个重点区域的运动员及冬奥赛事保障人员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核酸检测服务,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记者】张晋 曹嫒嫒 毕嘉琪

【视频】陈闫龙雨(实习生)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