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共筑千万人口的文明家园

南方日报

本文收录于#文明·跃专题#

你对乡村的记忆是什么?在东莞,也许有不同的答案。

丰收季节,东城周屋社区稻田飘香,孩童大人穿梭于稻田、宗祠、湖泊之间,寻找城市中的农耕记忆;石碣镇水南村的傍晚,灯火通明的咖啡馆坐满了村民和游客,虎门镇路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居民拼手速抢上花艺课、书法课,享受乡村里的潮流生活。

镇街强则东莞强,乡村美则东莞美。村、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东莞秉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推进市镇村一体化全域文明创建,以文明村镇创建提质、好家教好家风传承弘扬、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系列工作,推动文明创建水平持续提升,连续五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1月5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要立足“双万”新起点,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持续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营造“我与东莞共成长”浓厚氛围,提升千万人口家园意识。

人与村、人与家、人与人的故事,因文明更动人。且看这场发生在村镇的城市蝶变。

人与村的故事:  

心有归属

“家门口变成景点咯!”“早年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现在村里环境反而比外面好,我干脆回村创业。”粉黛花海、水清岸绿、项目动工,眼看家乡越变越美,万江滘联社区10多户居民陆续“归巢”就业。

从破旧老村变成美丽幸福村居示范,滘联只用了短短5年。这成绩的背后,是全民追求生活美好、精神富足的愿景与行动。

近年来,东莞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让人居环境靓起来、乡风民风暖起来、文化生活动起来,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提质增效,乡村美得更有内涵、更聚民心。

环境好了,人心齐了。一组数据展示莞村新貌:东莞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基本建成首批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达94.67%,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5个。

在传统村落,文明存在于人对土地的天然依恋当中。随着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一种厚植于地方历史文化、让村民充满归属感的全新乡风,正在重塑东莞的村落。

爱莲湖、爱莲广场、培秀宅第、浣薇书屋,走进常平镇桥梓村,重视教化育人、崇尚尊老爱幼的爱莲文化,仍滋养着这个由周敦颐后人建立的村落。

开展耆英学院项目、周氏童生小导游培训等民生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教育、文化等服务平台,组建鱼灯舞队、醒狮队……从乡风文明到乡村治理,“惠一生,优服务,树新风”的理念贯穿桥梓村每一项工作活动。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同时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东莞十大美丽乡村的乡村,桥梓因莲而生、因莲而美,莲就是这个村的文明标识。

有文化的家园才留得住乡愁。东莞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强基固本的作用,以“一村一品牌”挖掘振兴传统文化,让居民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觉产生文化认同,找到归属感。

归属感也来自于参与感。

 “我们把一个没有文化底蕴、闲置率达九成的小旧村,初步打造成乡村文旅网红点,‘678艺时代’赋予了新四村新的生命力。”去年4月,在横沥镇第九场乡村振兴“斗牛大会”,6个村“斗”文化、“斗”内涵、“斗”整治,文明村镇创建成为一场党员群众团结协作的全民比拼。

以横沥镇“斗牛大会”为例,东莞镇村以多形式开展人居环境“擂台赛”、亮点项目“大比拼”,激发基层干部群众从“袖手看”向“拍手赞”“动手干”转变,真正凝聚精神文明“强磁场”。

人与家的故事:

家有榜样

王盈力出生于军警家庭,爷爷牺牲在自卫反击战战场,父亲作为缉私警察参与破获大案,曾获评中国优秀青年卫士,王盈力本人入警以来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而配偶、同事马启航在全国疫情最严峻时支援白云机场一线勤务,一家三代诠释着爱国大义。

这是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的一个东莞家庭,也是孩子们眼中的“偶像之家”。正因“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活动频频走进全市学校,越来越多父母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和美家风”吹进平常人家。

家风正,乡风清。近年来,东莞深入村、社区上好“传承、示范、创新、实践”四堂课,高质量实施“忠诚立家风、家和万事兴、立德育新人、书香飘万家、绿色进我家”五大行动,凝聚了家庭力量,积淀了城市文明,擦亮了东莞家庭工作品牌。

放眼33个镇街园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村史馆中建有家教家风实践基地42个,家庭文明建设试点78个,以家教家风为底色的“园中园”儿童公园2个,优良家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没有热闹的游乐设施、草坪野餐,只有幽静的民居古祠、百年榕树,在众多亲子游热门去处中,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良好家风对于孩子、家长都很重要,对街坊也很重要。”这已是村民谢先生第三次带着女儿参观“家和”家教家风主题馆,“有好家风才有社会好风气。”茶山镇南社村是全国文明村,800多年来一直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一座以孝德文化治家的古老村落,也是广东省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

去年10月,东莞首届家庭文化节就在南社落幕,“红色家风演讲比赛”“最美变迁见证发展”“绘制我家根脉图”等活动持续了5个月,掀起了全市数百家庭投身好家风好家教建设、争当“最美家庭”的热潮。

家是最小国,是社会基础,而传统家庭美德更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在丰富多彩的家风家教传承弘扬活动中,一朵朵和美之花绽放于莞邑人家,汇聚成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文明花海。

人与人的故事:

城有共鸣

中堂镇横涌村,外来务工人员韩玉花通过文明积分让孩子读上了公办学校,她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麻涌镇大步村,“外来媳妇”何女士通过参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渐渐融入了当地,有了家的感觉;横沥镇半仙山村,在志愿者的帮助下,67岁的朱美红奶奶和老伴圆了拍潮流婚纱照的梦,还养成了和年轻人喝下午茶的新习惯……

如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已融入东莞人的生活。居民的良好素质,人与人的和谐联结,正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美好注脚。

围绕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东莞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牵引,实事抓落实、处处留真情,以志愿服务切实帮助村民解决“急难愁盼”、点亮美好生活,不断探索莞版文明实践新模式新路子。

数据统计,东莞现已建成镇街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319个、文明实践点超1000个,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900多支,依托“东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成立镇级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32家,百万志愿服务力量深入到每个角落。

 “新一代产业工人的一天是不会就这样结束的!”去年11月14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3新闻频道的镜头中,长安镇宇瞳光学科技公司员工郭楠笑意盈盈地走进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今天是我最喜欢的插花课,为美好生活点赞。”

在东莞,像郭楠一样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工作的产业工人有好几百万。而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融合了传统和现代,融合了人的共鸣和城的延续,是一座开发生活可能性的美妙桥梁。

“文明积分进万家”全民行动、“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公益创投”“民生大莞家”“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系列平台、“河莞家”志愿者河长行动、传承曲艺文化送戏下乡……群众愿意来、人人可享受,文明如点滴春雨,化作这座城的时代新风。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志愿服务是关键一环。如今,各类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东莞遍地开花,一次又一次的暖心服务,一场又一场的温馨体验,让“最后一公里”的幸福触手可及,让人与城的温情双向奔赴。

■凡人善举

  “中国好人”谢东阳:

守护脑瘫儿童的暖男交警

他是无惧风雨的交警,也是为他人遮挡风雨的暖男。

2014年,得知朋友儿子小超超被确诊为脑瘫孩子后,谢东阳决定发起“帮助小超超”的爱心行动。很快,身边的亲朋好友通过捐款和义卖逐步筹款,部分公益机构也主动伸出援手,筹够了小超超的治疗费用。

一次帮助,变成了一份坚持;一份坚持,促成了一个爱心服务队。

这一场爱心接龙,不仅为小超超一家带去好消息,还让一群立志为脑瘫孩子伸出帮扶之手的爱心人士凝聚在一起。风信子服务队由此成立。

作为一名交警,谢东阳始终不忘初心、恪尽职守,认真履行为民服务的职责。在日常生活中,他坚持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爱心帮扶脑瘫人群,为“风信子的微笑”公益项目四处奔波,帮助风信子孩子及其家庭搭建公益平台、创造成长机会、更快融入社会。

爱心需要坚持,而坚持需要勇气。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2017年,谢东阳创办了东莞市风信子公益服务中心,以“探访慰问、儿童之家、妈妈手工、慈善集市、爱心驿站、公益巡讲、为爱搭桥、康复礼物、成长计划、拓展服务、运动公益、其他公益”12大板块,探索出一套关爱脑瘫孩子的服务体系。

2020年初,疫情突袭而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身为交警的谢东阳坚守在一线岗位,率先垂范带领民警和协管员,做好东城辖区的各项交通安保以及对返莞车辆防疫筛查工作。

作为志愿者的他,也同时发动志愿者、联系协调爱心企业,向风信子家庭快递赠送腊味和蔬菜,大大缓解购菜难的问题,配合政府落实居家防疫措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四季不断的公益服务,使脑瘫群体及其家庭获得了更多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消除歧视,平等尊重”的社会氛围逐步凸显。在深入了解帮扶脑瘫家庭后,风信子团队还提供心理疏导及技能培训,引导脑瘫家庭自助自救,提高自身康复理疗知识,从而实现结对帮扶。

在谢东阳的带领下,风信子成立以来累计帮扶89户家庭共95名脑瘫人士,开展志愿活动2579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76376小时。公益项目曾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及项目大赛金奖和银奖、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残疾人公益赛团队组金奖等国家及省市30多个奖项。

■数说文明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5个,省文明村镇17个。

●目前有注册志愿者超138万人,平均每10人就有1名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8970个。

●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3个镇街(园区)全覆盖,村(社区)文明实践站319个,文明实践点超1000个,志愿服务队超2900支。

●东莞图书馆新建联网的村(社区)服务点40个,新建城市阅读驿站20个,绘本馆7家;市文化馆新建村(社区)文化支馆62个,共享文化空间100个。

●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65%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基本建成特色精品示范村50个,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4个,启动创建特色精品村70个。

●全市推动160个农贸市场升级转型,茶山、虎门等14个镇街所有示范市场已全面施工改造。

●建有家教家风实践基地42个,家庭文明建设试点78个,以家教家风为底色的“园中园”儿童公园2个。

■文明微光

积分超市:文明就是我们的“日用品”

口罩75分,维达卷纸135分,吹风机200分……眼前的货柜摆满了日用品、文具,只要够积分,就能买到手。

近年来,东莞市整合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党群服务中心、“妇女之家”等阵地,巧妙地将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行动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机结合,创新搭建了113个“玉兰花开·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形成纵向到村、横向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积分超市网络。

文明不止于付出,还有收获。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贡献、文明实践等行动,会员家庭可赚取相应积分,并在线上积分商城或线下积分超市进行兑换,小礼品有蔬菜水果、日常用品、文具玩具等。

在高埗镇,“妇女之家”积分超市将最美乡村、最美庭院、最美家庭等活动融合其中,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在横沥镇,积分超市的“流动大篷车”开到“边角花园”村道绿道提升公益活动现场,村民家庭在社工和志愿者的帮助下,让原本垃圾、杂物乱堆的街巷角落焕然一新,助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越是接地气,越是受欢迎。对于市民特别是孩子来说,积分超市不仅是理解文明行为的渠道,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机会。

走进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示范点的万江谷涌社区儿童公园,厨余收集—堆肥—种植—采收—积分兑换的机制,让孩子在感受种植乐趣的同时学习环保知识,“小手拉大手”将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习惯带回家,引导家长树立榜样,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

以“垃圾分类美莞邑,我是党员我先行”活动为切入点,积分超市将分散在各镇街和村(社区)楼盘(小区)的党员家庭凝聚起来,争当垃圾分类工作的先锋模范。

据了解,全市17.3万党员带领家庭完成签署承诺我先行、学习知识我先行、践行规范我先行、宣传推广我先行、分类引导我先行五大行动,带动亲朋好友及周边住户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换取积分,到“积分超市”兑换宣传品,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晒家园、比贡献、抓环保、赚积分。经过对积分超市的持续宣传,对群众家庭的持续发动,不少家庭提升了主人翁意识,明白了对于家园的责任,积极号召邻里朋友,共同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设计者、建设者和监督者,从“袖手看”到“动手干”。

目前,全市培树112户市级绿色家庭典型,引领1000户家庭争做“最美”,号召18万户家庭签署绿色文明承诺书。“绿色生活,我家更美”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崇尚绿色生活的文明新风尚逐步形成,积分制在乡村治理和乡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陈琬莹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

深入推进市镇村一体化全域文明创建

东莞:共筑千万人口的文明家园

编辑 麦小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