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作为中国传统佳节,越是在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越有独特习俗。
在顺德大良过元宵,曾经最出名的便是“鱼灯赛会”:夜晚华灯初上,市民提着五颜六色、神态各异的鱼灯走街串巷,争奇斗艳,热闹非凡……如今,大良鱼灯已是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元宵节点亮大良鱼灯,更能让你我“嚟顺德、最闪亮”。
在此次元宵节前,大良鱼灯技艺传承人潘智江专程手把手教孩子们做好了精美的鱼灯,点开视频,瞧瞧孩子们都把大良鱼灯挂在哪里吧!
■延伸
大良鱼灯知多点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大良独特的文脉与习俗。从元宵节一盏小小的大良鱼灯,便可见微知著。
小小鱼灯折射厚重底蕴
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阡陌纵横的水乡特色,孕育出了顺德大良鱼灯。最早在清中期,顺德便已制作、观赏花灯,随着顺德机器缫丝业发展、经济繁荣,于是在时和年丰之际、正月期间的夜间,顺德的会景、神诞等喜庆活动尤盛,顺德鱼灯制作也逐渐走向鼎盛。
其中,大良鱼灯尤其受人瞩目。光绪二十七年陈寿清的《容山鹏贤诗社汇草》里,记述了大良(凤城)鱼灯制作技压群芳的历史:“凤城雅制巧难阶,鬣鬐如生次第排”“雅事初开见凤城”“妙制传来近凤城”。
此时,大良的鱼灯会声名日隆,成为与佛山秋色、沙湾飘色齐名的盛会。民国《顺德县志》记述:鱼灯会“以薄纱为鱼龙曼衍之属,燃烛其中,夜行舞之,鼓乐喧阗,一如日景。”
鱼灯会的繁盛吸引了不少手艺人投身鱼灯制作,岑勤记创始人岑弼勤便是在20世纪初转行制作鱼灯。以鱼灯会为平台,艺人各展手艺,鱼灯制作技艺日见精进。著名的老字号有冯昆玉、冯炯记、冯挺生、巢义记、巢溢记、何松记、岑勤记、北门八记等。1936年香港银禧大典会景赛事中,大良人罗八所制作的大良鱼灯更是获得金牌。
追求美与技艺的极致
如今,经岑氏鱼灯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岑志荣、潘氏鱼灯制作技艺第一代传承人潘培森和潘氏鱼灯制作技艺第二代传承人潘智江十几年活化传承,和政府对传承手艺的重视、保护、宣传,大良鱼灯已渐渐走进了各民俗节日、市民的日常生活。
大良鱼灯制作技艺内容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火鲤、鳜鱼、桂鱼、鲈鱼、石斑、鲮鱼、狮子头鱼、红鰺等等。长则6米,短则3米以上,制作的鱼灯务必仿真,骨架形状、鱼鳞颜色等方面,都要求与真鱼相似,务必令人有“世人真做都难辨”之感,因此工序繁杂,每一盏大良鱼灯,都是追求美与技艺的极致。
2013年,大良鱼灯制作技艺被列入顺德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潘智江等技艺传承人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正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大良鱼灯、喜爱大良鱼灯,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大良鱼灯,正为大美良城增添亮丽色彩。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李欣
【视频】大良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