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广东 | “香松脆肥”——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

广东省非遗促进会
+订阅

小凤饼(鸡仔饼)是广州特有的一种点心,主要分布在海珠区石溪镇及同福路,影响至整个珠三角地区。

关于小凤饼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小凤饼由伍紫垣的婢女用平日宴客剩下的菜肴,加上梅菜压成饼块,再请点心师傅代为烘干而成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小凤饼”是梁氏祖传,因外形酷似小鸡,故取名“小凤”,后来成珠酒店还将“小鸡”作为“成珠小凤饼”的商标。

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 最初起源于广州城区,成珠酒楼的产品是其中的代表。1746年成珠酒店建立,便已经开始生产小凤饼。1921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成珠酒楼的员工举着有小鸡标志的成珠小凤饼参加游行活动。上世纪20年代初,成珠小凤饼获“展品赛会最优等奖章”,1931年,成珠小凤饼又获“广州市国货展览会”银奖。成珠酒店在2000年倒闭结业后,成珠小凤饼仍然生产并销售至今,并在1990年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1997年获得由中华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华名小吃”称号。

小凤饼(鸡仔饼)以面粉、白糖、猪肥膘肉、榄仁、芝麻仁、瓜子仁、潮州粉、精盐、鸡蛋和花生油为原料烤制而成。小凤饼表面可清晰地看到果仁,色泽黄褐通透, 饼底不焦,气味芳香。成珠小凤饼口感香、松、脆, 饼馅肥软,是广州人饮早茶时最钟意的点心之一。

目前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