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南方+ 记者

开春时节,韶关天气持续阴冷,但是在重大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们在春节期间也抢抓工期施工,目前100多名员工都已返岗,其他建设工人以及专业安装调试人员也已陆续到岗,正全力以赴加快项目推进。”正威国际集团金属新材料事业群副总裁、韶关项目运营总裁刘城江说。位于浈江产业园的正威韶关新材料科技示范城项目建设现场,一期项目车间内铲车、叉车往来穿梭,施工人员忙中有序正全神贯注地安装调试生产设备。

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绿色的金刚砂地面干净整洁,刚安装好的生产设备整齐排列,中控室内的大屏幕可一览厂内外区域……眼前这个总长1318米、面积达9.2万平方米的一期项目车间,于去年10月1日开始打桩建设,到去年12月底建成主厂房,今年1月25日就已完成送电,是正威国际集团内迄今为止建设用时最短、投资规模最大、单体建筑最大的项目。

“这个车间里包含年产55万吨高端连铸连轧低氧光亮铜杆、15万吨电气化铁路架空铜合金导线、30万吨精密铜线3个子项目,目前第一个子项目的设备部分到位,后两个子项目设备已全部到位,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安装调试。”刘城江告诉笔者,这三个子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可陆续实现投产,按照项目总体规划还将再建8个车间。

一期项目达产后,在带动就业、推动韶关市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有明显效果。正威韶关新材料科技示范城项目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面向“十四五”的重点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28亿元,是韶关有史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开创了韶关精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单个引进投资额过两百亿项目的成功典范,将对韶关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

该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固定投资约103亿元,占地约1351亩,建设期限3年。建设内容包括:年产55万吨高端连铸连轧低氧光亮铜杆、年产15万吨电气化铁路架空铜合金导线、年产30万吨精密铜线、年产15万吨漆包线项目、年产1500万卷半导体健合丝、年产2万吨电子铜箔、年产25万吨铝杆、年产25万吨电子铝线8个子项目及其配套生活区、研发办公大楼;二期投资约65亿元,建设纳米铜粉、挠性覆铜板、FPC等项目;三期投资约60亿元,建设5G高频高速新材料、锂电新材料及装备、稀土深加工等新材料上下游配套项目。三期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项目公司年销售收入预计约650亿元。

除正威韶关新材料科技示范城外,正威华南稀土全产业链工业园、正威全球金属新材料总部、正威粤北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等项目也在规划建设中。全部建成后,将带动韶关加快构建相关特色产业体系,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使其工业总产值大幅度提升,形成“千亿级”新领域。

延伸

2022年工业投资增长目标20%左右

新年开工第一天,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就率队到韶关市工信局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谋划部署新一年产业发展工作,力促新年良好开局,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王瑞军表示,今年全市工业经济任务更重,要紧紧围绕韶关市委、市政府既定目标,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中心,扭转工业占比下滑态势。要继续发挥工信部门作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的主要部门和牵头部门的作用,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力争项目多签约多落地。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突出园区特色,抓好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产业发展主战场。要突出抓好民营经济,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强工业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好转。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央资金、专项债资金作用,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环境和项目承载能力。要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规范治理年”为抓手,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推进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2022年,我局将紧紧围绕韶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新’目标、‘六化’举措,围绕‘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0%左右’的经济目标,围绕‘35N’产业发展格局,一手抓厚植传统产业优势,一手抓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深化对接融入‘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韶关市工信局负责人说。

突出抓好“稳增长”,确保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发展

过去的一年,韶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呈双位数增长。2022年,韶关市工信局将乘势而上。50户重点企业(集团)占韶关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5%以上,对韶关工业影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韶关市工信局将继续做好重点企业监测服务工作,尽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力争50户重点企业实现10%以上的增长。与此同时,韶关市工信局还将积极培育工业新增长点,加大对多基地总部企业的拜访,做好规下样本企业稳增长工作。

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突出抓好“工业投资”,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紧紧围绕“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0%左右”的目标,韶关市工信局将加强项目跟进和督导力度,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动工建设,确保实现工业投资开门稳和全年高增长。

其中,重点围绕169个2022年拟动工工业(制造业)项目,梳理形成每月动工和纳统项目清单,建立健全市领导推动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联席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实施项目问题困难任务清单制,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统筹解决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建设、投产难问题,助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同时,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2022年计划开展技术改造工业企业120家以上,力争获得省级技改资金在粤北地区最高,全年完成技改投资60亿元以上。

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突出抓好“园区建设”,升级打造产业发展主战场

2021年韶关市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首次过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的作用进一步体现。

2022年韶关市工信局确定为“园区建设年”,把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切实增强产业平台承接能力,力争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建成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大力实施园区产值倍增计划,推动华南装备园连续3年实现产值翻番,乐昌园、仁化园3年内实现产值翻番,韶关新区、翁源等2个园区力争实现产值超100亿元。

为完成这些目标,韶关市工信局将进一步完善园区空间规划,优化产业规划布局,推动“双变”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围绕韶关市钢铁、有色、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实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围绕大湾区产业外溢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建设现代物流、防灾减灾、港航装备、碳中和装备、稀土、电子信息制造以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专业园。

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正威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韶关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10%以上。

突出抓好民营经济服务,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围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0家”的年度目标,韶关市工信局今年将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确保高标准达成工作目标,力争新增国家“小巨人”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0家。

加强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开展“新升规”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力争新建投产企业上规45家以上。有针对性地招引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指导符合条件企业积极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实韶关市出台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做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计划举办5场融资洽谈会,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力争全年为全市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新增300亿元融资授信额度。

认真落实“省民营经济新十条”和韶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从优化发展环境、降低经营成本、缓解融资难题、强化产业用地保障、强化产业人才支撑、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护民企合法权益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保障。计划举办10场惠企政策宣讲会,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主动服务企业,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用人、技术和展销等难题。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力争项目多签约多落地

招商引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2022年,韶关市工信局将牢牢把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以及申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产业外溢和辐射的机遇,充分利用好东莞对口帮扶和乳源少数民族税收优惠政策,针对韶关市工信局负责的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大数据等产业链,力争引进一批超十亿元、百亿元产业项目,打响“精准招商持久战”。

一方面,韶关市工信局将积极推动形成市县协同、合力招商的浓

厚氛围,进行产业链招商、联动招商,聚焦“双区”产业招商,强化政策落地和跟踪服务。另一方面,将积极跟进大数据及软件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产业等重点产业招商。目前,韶关市工信局积极对接互联网头部企业、通信运营商来韶投资,力争在谈数据中心项目在韶关落地建设,形成行业内的标杆示范项目。与此同时,韶关市工信局加强与数据中心硬件头部生产企业对接,积极引进服务器、整机终端、网络设施设备等信创硬件设备生产项目,推动信创技术应用与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协同创新发展。

此外,韶关市工信局还将积极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和园中园招商,强化招商载体,推进广东鸿(H)谷科创城项目、万洋众创城项目,推进与深圳科技工业园合作,打造园中园招商新模式。

【全媒体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工信综合 侯海霞

编辑 李幔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