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很多雕塑是中国制造,“双奥”土耳其雕塑家的中国缘|外眼看冬奥

南方+ 记者

“双奥”土耳其雕塑家伊尔凯尔·亚尔德姆奇认为,北京冬奥会再次展现了中国的无限活力。

“双奥”土耳其雕塑家伊尔凯尔·亚尔德姆奇认为,北京冬奥会再次展现了中国的无限活力。

【人物小传】伊尔凯尔·亚尔德姆奇,雕塑家,土耳其杜兹大学(Düzce  University)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副院长。与中国结缘15年,他的雕塑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国制造。


在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北京冬奥公园,出自6个不同国家艺术家之手的15件公共雕塑,让这里俨然成为一座露天的雕塑博物馆。

来自土耳其的雕塑家伊尔凯尔·亚尔德姆奇,用一座3米高的不锈钢题材雕塑《抒情信息》,来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件雕塑被摆放在花海香风景区,浑圆的外形表达了团结和融合的理念。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伊尔凯尔就曾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设计了雕塑作品《棱镜》,因此他也是一位“双奥”雕塑家。

2007年,是他第一次造访中国,“我在中国待了两周,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5年间,他成了中国的“常客”,他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国制造。中国食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生活哲学,也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及中国,伊尔凯尔多次提到了“活力”二字。“我和我的家人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再次展现了中国的无限活力。”伊尔凯尔说。

两次“牵手”奥运,是他“莫大的荣幸”

“我怀着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极大热情提交了我的雕塑作品,如今,我怀着同样的兴奋,第二次送去了我的新雕塑。”对于两次“牵手”奥运,伊尔凯尔说,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伊尔凯尔就曾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设计了雕塑作品《棱镜》。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伊尔凯尔就曾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设计了雕塑作品《棱镜》。

2008年,伊尔凯尔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设计的雕塑作品《棱镜》,是在中国的工厂里生产的。他特别来到中国,见证了作品的制作过程。大约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与工人一同吃饭,一同工作,每天都在跟进作品的制作进展。“从雕塑文化传统以及制作水平而言,土耳其没有中国那么强大。当我看到数百名工人在工厂里制作雕塑,对于一名雕塑家而言,简直像置身于‘雕塑的天堂。”这给伊尔凯尔留下的是一段既有意义又有震撼之感的美好回忆。

受疫情影响,伊尔凯尔只能远程参与《抒情信息》的构建过程。“我们运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条件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也探索了雕塑艺术生产的新运作模式。虽然我不能来北京制作我的雕塑,但我们获得了良好的经验,以探索未来文化共享的新可能性。”

雕塑《抒情信息》。

雕塑《抒情信息》。

摆放在北京冬奥公园的《抒情信息》,雕塑主体是巨大的不锈钢圆球和一段DNA螺旋结构,以其动态的旋转造型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了统一。

“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普遍指的是生命的统一。我希望用艺术的方式能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做出一点贡献,希望看到这件雕塑的人能够认识到奥运会对人类团结和世界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身为“双奥”雕塑家,他认为,两件雕塑作品是他这些年来与中国建立的友谊的见证,因《抒情信息》与奥运、与北京再次结缘,对他未来在中国继续做新雕塑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动力。

“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我”

作为一名居住在土耳其的艺术家,伊尔凯尔身上混合了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传统,但很明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文化在他的身上更占主导地位。“曾经,我对东方文化知之甚少。当我在东方寻找艺术可能性时,我遇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也是他与中国的第一次接触。

中国与土耳其交往甚久。土耳其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如今也是“一带一路”的全力支持者和参与者。

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结缘,以此为开端,以雕塑为载体,伊尔凯尔与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除了北京之外,他曾前往过鄂尔多斯、南京、唐山、平潭、福州、漳州、青岛、衡水等城市,并与当地人共同进行了公共空间雕塑实践。他说,在中国参加艺术相关的活动,与中国同行们交流对艺术和文化的看法,让他十分愉悦。

“在土耳其,来自中国的茶叶深受欢迎,茶,也是一种两国人民友谊的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食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显然是其绚烂的一部分。”伊尔凯尔说。

近些年,伊尔凯尔读过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孔子、老子、墨子等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伊尔凯尔,他认为,这些古人关于生命伦理价值观的思想,是人类共通的价值观,这甚至对伊尔凯尔的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家还从伦理层面,为调节人们对人生的态度和自身的生活方式作出了积极贡献。”这让伊尔凯尔试着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时间,他意识到,在为生活奔波之外,把时间花在我们所爱的人和我们关心的人身上,特别重要。

希望有机会为广州创作一件雕塑

伊尔凯尔从小就对运动感兴趣,他热衷于和孩子们一起游泳、打篮球和徒步旅行。他认为,体育和艺术一样,都带给人一种自由之感,仿佛回到了童年,在他看来任何人都不应该失去这种感觉。同时,他提到,正如数学是宇宙的通用语言一样,艺术和体育是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桥梁,也都鼓励着人类突破自身局限、探索生命更多可能性。

以艺术为载体,中国文化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了伊尔凯尔。“我在家用筷子很多年了,我还教我的孩子如何使用筷子。”中国美食也让伊尔凯尔觉得神奇,它将甜味、酸味和苦味混合在一起,并且达到了很好的平衡,“中国美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不仅仅是为了饱腹。”

即便身在土耳其,伊尔凯尔也热衷于观看来自中国的电视节目。央视一档讲述中国美食文化的节目让他印象深刻,“在中国,竟然有为中国传统药膳汤而成立的协会,他们把汤当成药”。即便各种养生中药相辅相成,药材与汤水交融的药膳汤,在中国尤其是广东,是习以为常的滋补方式,这依旧让伊尔凯尔觉得“很特别”。

伊尔凯尔也因雕塑,与广东产生了缘分。2012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佛山·国际城市雕塑大展以及2021年启动的“汕头市南澳岛国际雕塑大赛”,伊尔凯尔都有雕塑作品参与其中。

2015年,“乐在其中——许鸿飞雕塑土耳其展”在伊斯坦布尔开幕,拉开了广东雕塑家许鸿飞2015年世界巡展的序幕。这项活动也是广州“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活动之——土耳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度,而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是广州友好城市。伊尔凯尔作为首邀嘉宾出席开幕式,当时他提到:“许鸿飞的作品非常有个性,当代西方手法之下饱含中国大气象。”

一直以来,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国际关系、民族交流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如许鸿飞以“肥女”雕塑作品带往土耳其,伊尔凯尔同样以雕塑作品开展与推动和中国的文化交流。尽管伊尔凯尔目前没有造访过广州,但他很希望未来有机会为广州创作一件公共雕塑作品。

如今,伊尔凯尔甚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在土耳其,他以论文和文章的形式分享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伊尔凯尔记得,某次造访中国,他问他的导游、一位年轻的中国大学生,“你在中国生活愉快吗?”对方回答:“我很有安全感,我对未来有信心。”

“坦率地说,我相信,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活力仍然存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至今,这种来自历史深处的充满活力的精神,仍在中国这个地理环境中存在着。”

伊尔凯尔认为:“北京冬奥会,将是再次展现中国无限活力的舞台。”

【记者】刘长欣

【策划】黄灿 陈志

【统筹】刘江涛 胡念飞

编辑 佘余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