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雄:让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桥梁”

南方+ 记者

韶关南雄市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韶关市唯一的中央苏区县,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到南雄开展革命斗争,项英、陈毅在这片土地上领导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苏区南雄在新建的博物馆内打造红色历史陈列展厅,多形式对当地28年的革命斗争史进行生动讲述,切实让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桥梁”。

多形式讲好红色革命故事

“南雄从1925年有党团组织以来,24年红旗不倒……”春节,在南雄市博物馆红色历史陈列展厅内,市民群众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全面回顾南雄28年的革命征途,于博物馆内开启了一场红色新年之旅。其中,水口战役展区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个展区,我们综合运用了文字、图片,同时还制作了视频在5D全景数字观影厅进行播放,使广大市民能够全面了解这场著名的苏区保卫战。”南雄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叶世明告诉笔者,展陈主要是围绕1921年到1949年的南雄革命史,选取了包括水口战役在内的19个革命故事进行了多形式的生动讲述。

“博物馆的展陈形式新颖多样,让今天的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过去的峥嵘岁月。”“这里很适合带孩子来,丰富的内容可以让他们对自己家乡的革命史和对全国的革命史都有很好的了解。”对于南雄市博物馆内的红色历史陈列,参馆市民纷纷点赞。

据悉,南雄市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三层,其中《雄关漫道——广东南雄革命历史陈列》是新馆的主陈列。陈列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雄人民的革命历史为主线,分为星火南雄、苏区南雄、浴血油山、抗日救亡、解放南雄、砥砺奋进六个篇章,利用数字媒体、文物展览、色彩衬托等,在形成更具感染力的场景氛围的同时,讲好革命故事。

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模式

“我们是红军第四军,是打土豪分田地的,是打帝国主义,打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是人民的军队。”在南雄市博物馆红色历史陈列展厅内,观众们正有序坐在榕树下的长凳上聆听演讲。原来,1930年4月,红四军攻占南雄城,并于南雄城内的大榕树下发表演讲,向广大南雄群众宣传红军的宗旨,动员群众联合起来,建立苏维埃政府。针对该历史事件,展厅内打造了沉浸式体验模式。油画前,榕树下,现场观众与历史人物比肩而坐,身临其境之感油然而生。“太生动了,整个场景的打造很逼真,尤其是能够和这些过去的人物雕塑坐在一起,更加难得。”黄先生是中国革命史爱好者,今年春节他带着全家人前往江西多个红色教育基地感受曾经的峥嵘岁月,南雄这站虽是最后一站,却让他们深受震撼。

展厅内,这边演讲刚刚结束,那边四壮士在去往刑场的路上高唱的客家山歌已经响起。“哥哥革命闹得凶,不幸被捕下南雄,几多姐妹来相送,几多父老来送终……”雄伟的雕塑、高亢的山歌、悲愤的群众画像,凝刻了四壮士走向刑场的最后时刻,充分彰显了广大共产党人大义凛然、举身赴难的革命英雄气概。

“我没有想到在我们这座粤北小城里有这么深厚的红色革命史,而更让我惊讶的是当地还打造了一个这么全面的红色历史陈列,让这些属于他们自己革命史真正活起来了。”黄先生感慨地说。

“博物馆是展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窗户”,我们也是希望通过展出,让大家进入到博物馆后能够穿越回曾经的革命岁月,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南雄28年的革命斗争史。”南雄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叶世明向笔者介绍,展出中依托雕塑、绘画,并辅以数字化、可视化工程,提供互动式传播和沉浸式体验,让革命历史“活”起来、革命故事“动”起来。

使博物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

“为了更好地领导农民暴动,1927年12月1日,中共南雄县委成立,我们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就是彭显模。”近日,在南雄市博物馆红色历史陈列展厅内,南雄市市四套班子领导,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共同回望那段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峥嵘岁月,并于此开启了他们新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课。

据悉,南雄市博物馆自1月底试开馆以来,就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的热门“打卡点”,红色历史陈列广受热捧。“试开馆的这些日子,我们每天一来上班就看到博物馆前就已经排起长队了。”南雄市博物馆馆长杨志丽告诉笔者,在试开馆的这段时间里,每天都会安排三场公益讲解,让广大市民群众能够在博物馆内上好“红色课”、过好“红色年”。

博物馆持续“圈粉”的背后,既是对过往峥嵘历史的致敬,更饱含着大众对奋进新征程的期许。博物馆承担着教育的职能,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场所之一。“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博物馆开展好各级党史学习教育,并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相融合,真正用‘活’博物馆,将其打造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在博物馆内办好红色课堂。”南雄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叶世明介绍道,当地将继续拓展为观众服务岗位,以专家进展厅讲解、志愿者现场服务等方式,在博物馆内开展好红色宣教,增强人们对革命文物和革命故事以及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的了解,点燃人们参与革命文物保护的热情。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感受,寓教于情,融引导于触摸、对话、交融,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不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红色讲台、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和传承红色基因的“桥梁”。

【全媒体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赖信英 吴荧屏

编辑 李幔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