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西江穿越岭南群山而下,在烂柯山附近造就了肥沃的平原,鼎湖区沙浦镇就位于此。这里河网鱼塘密布、土质松软肥沃,独特的水土和气候造就出肇实、文㞧鲤和粉葛等特优农产品,让沙浦镇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沙浦镇不断擦亮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幅美丽兴旺的乡村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开~
文㞧鲤、文㞧鲩因产于鼎湖区沙浦镇典三村附近的文㞧塱而得名,是沙浦镇特有的美食,也是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
秋冬季是文㞧鲤、文㞧鲩上市的时节,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大批食客慕名来到沙浦尝鲜。
文㞧鲤最常见的烹饪方法是“清蒸”。无需放姜,只需配上盐和果皮,经过一会蒸煮就可以上桌。肥嫩、鲜甜、无腥味的鱼肉让人垂涎欲滴。其中,最具特色的还要数文㞧鲤的鱼鳞,吃起来柔软、鲜滑,越嚼越香。
文㞧鲩则可以被制作成油煎鱼皮、鱼羹、鱼肠煎蛋、手工鱼丸、油煎鱼骨、清蒸鱼腩等多种菜肴,一次性满足食客对不同味道的要求。
文㞧鲤、文㞧鲩不仅为当地人们带来了美味,也带来了财富。创业青年杜健聪在自家鱼塘边经营起农庄,也卖起了鱼干,受到了广大食客的欢迎。近年来,他还通过抖音等平台做起了直播带货,把鲜活的文㞧鲤、文㞧鲩通过生鲜运输的方式销往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尝到这份来自沙浦的鲜味。
据悉,2021年,沙浦镇文㞧鲤年总产量约620吨,销售价格平均每公斤60元,合计产值约3500万元。在典三村,有超过10位像杜健聪一样在本村文㞧塱旁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带动本地近500名村民就近就业致富。
在沙浦广袤的水域上,另一种食物——肇实同样吸引着食客们的目光。
“肇实”学名芡实。肇庆产的芡实品质特别好,被称为“肇实”。“肇实”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和广东省名牌产品,并成功申请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在沙浦镇,一万多亩肇实塘几乎遍布全镇,种植肇实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2021年沙浦肇实产量7000多吨,产值约3.2亿元。
除了是原产地,沙浦也是全国最大的肇实加工集散地。在广东浦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厂房里,伴随着机械轰鸣声,自动化肇实加工生产线正快速运转,一粒粒肇实经过果粒分类、开壳加工、米壳分离、成品包装等多个工序后被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数十年前,我的家人便与肇实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我希望进一步发展壮大肇实产业,让更多人认识沙浦肇实,选择沙浦肇实。”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肇实协会会长、广东浦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满洪如是说。
在陈满洪眼中,一粒粒肇实犹如一颗颗金子,蕴含着巨大潜力。近年来,他在做大做强肇实初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将有药用价值的肇实与其他农产品有机融合,研发出了肇实薏仁红豆茶、肇实米粉和肇实代餐粉等药膳食品。
当前,陈满洪正积极着手肇实第三产业的布局。一个以肇实种植和加工为核心,集合生态鱼类和家禽养殖、果蔬种植与采摘、休闲农业观光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已初步建成,吸引着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陈满洪所在企业的发展只是沙浦镇做大做强肇实产业、推动肇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沙浦镇通过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引导农户以资金、设施装备等入股参与肇实主导产业建设。同时鼓励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合机制,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创新,调动广大农民发展乡村产业的积极性,让农户更多分享乡村产业发展红利。
除了文㞧鲤和肇实,沙浦镇的另一个特产——粉葛是远近闻名的“明星”食材。
沙浦粉葛生长于西江边上的沙质土,得益于这种土壤肥力高、透气性好,种植出来的粉葛口感特好、葛甜清爽、葛味浓郁、葛质粉脆、嘴嚼无渣,可作食材、佐料食材,无论焖、煲、火锅、焯、炸或糕点、糖水均可将特质发挥到极致,可与其他主食材烹配出相得益彰的特别效果。
冬日时分,沙浦镇桃二村村民戴四群带着农具下到粉葛田间,娴熟地从地里挖出一根根粉葛。
“今年的粉葛很饱满,很粗壮,预计亩产能达到3000斤以上,目前的价格为2.5—3元/斤。”看着丰收的粉葛,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戴四群介绍,粉葛全身是宝。葛根可用作药材,体型不好或者太小的粉葛可碾碎作葛粉,粉葛叶还能用作喂鱼喂牛。桃二村不少农户在村周边筹建了葛粉加工厂,使得本地粉葛能够就地加工生产葛粉成品,进一步增加了粉葛附加值。
另一位桃二村村民、天湖生态邨邨长梁焕林致力于搞活家乡经济,丰富乡村经济财路,让粉葛生产、经销迈上新台阶。近年来,他带头成立了粉葛专业产销合作社,将桃二村打造成大型粉葛生产基地,推动粉葛的种植面积扩展1300亩,并借助创立“天湖无渣粉葛”品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齐奔小康。
资料来源:西江日报
编辑 江韵贤
二审 马凯勇
三审 李绍坚 颜晓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