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烟火的地方》微纪录片第三章:讲述东兴汇路上的侨批故事

南方+

东兴汇路,拯救上百万潮汕侨眷于危难中的生命线。

侨批,潮汕人俗称“番批”,指海外亲戚寄回家乡的汇款,一般附有家书。

1941年12月8日,日军发动太平洋侵略战争,南洋各地相继沦陷。来自中国香港、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侨批,均被日军掐断,侨汇完全陷于停顿。潮汕侨乡饱受兵燹,南洋华侨也因海上邮路断绝,信息无法传递,提供眷属维持生活的侨汇无法寄回,只能望洋兴叹,心急如焚。

在各方的探索和努力下,“东兴汇路”的出现缓解了这次危机。当年这条汇路除了寄回侨民的生活必需品,还从海外运回了大批的抗战物资。

视频取景拍摄于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和陇田镇,几位侨批故事的讲述者也正与这条汇路有关,分别是东兴汇路开拓者之一赵开钳的儿子赵永龙、德顺盛侨批馆后代马陈宣以及为侨批整理作出贡献的社区干部马庆光。

在这条重要的汇路上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有一次,河内的侨批个体户赵开钳在帮助东江游击队护送一批金条时,为保护抗战物资,险些牺牲自己尚在襁褓的亲生女儿。在先辈爱国援家、团结信任的侨批故事中,“烟火地”的后人们常怀感恩,将这份优良品格代代相传。

【摄制】郑一见

【整理】肖俏

【海报】彭深

【出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 汕头市自劳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观看系列视频:

6天6辑,这个春节,一起温故知“家”,品读90后潮汕青年镜头下的乡愁情愫

《还有烟火的地方》微纪录片第二章来啦!《留家》中讲述潮汕石农故事

《还有烟火的地方》微纪录片第四章:85年前,这位校长于险境中返乡办学

《还有烟火的地方》微纪录片第五章:潮汕国画名师蔡非

《还有烟火的地方》微纪录片第六章:离家“汕漂”的故事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编辑 肖俏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