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和风微煦。湛江廉江市河唇二中初三语文老师钟海虹骑着摩托车开往河唇镇下山祖村,在鸡犬相闻的村子里走巷入户,直至再迎着夕阳回家。寒假期间,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从早到晚地往返于城区与乡村,这是廉江市各学校全面开展上门家访的缩影。
日前,廉江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家访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各校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师全员参与的家访活动,原则上入户家访比例不少于70%。目前,廉江的学校已建立由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以班主任为主体、班级任课教师参加的家访工作机制,实现家访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密切结合。
廉江市第十八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杨冬梅上门家访。
“廉江市在校中小学(幼儿)约32万人,大致可以分为城区、乡村和城乡接合部三种类型的学校。我们的家访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把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群体和个体作为重点,也可以说是‘先抓特殊后抓普遍’。”廉江市教育局德育股相关负责人说。
寒假期间,正值学生家长回乡过春节,各学校也趁这个时机集中性开展留守儿童家访活动。家住下山祖村的初三学生黄诗淇的父母都在中山打工,平时与爷爷奶奶住。班主任上门家访时,其父母反映黄诗淇在寒假期间沉迷于玩手机游戏,很少进行户外活动。
黄诗淇在学校表现良好,班主任钟海虹向家长如实反映在校情况。
这让班主任钟海虹非常惊讶,“因为学校严禁手机,而黄诗淇担任宿舍舍长,表现也很好。”因此,钟海虹认为家访的必要性之一便体现在能够了解学生更真实的一面,而她也相信学生黄诗淇不是个例,在接下来的寒假家访中,她将侧重调查使用手机频率情况并进行及时教育。
在家访对象上,《通知》规定要重点突出家访重点对象,即按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重点个体的原则,重点家访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家庭、特困家庭、残疾学生家庭及心理危机和重点监护学生等家庭。
位于廉江市罗州街道东南部的廉江市第八中学,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家庭进城务工家庭子女,校长梁伟明介绍,廉江市第八中学全年针对不同主题进行家访。
“寒假期间,学校主要关注留守儿童群体,专门上门家访,促进家长和孩子的相互了解,融洽师生关系,也解答了许许多多家庭教育的疑难问题;四五月份针对防溺水的主题,我们对家靠近水域的家庭上门家访,告知户外游泳等交通安全问题;10月份会全面摸底学生家庭情况,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上门了解相关情况,搜集资料准备申请减免资格;期终考试后,则主要去学习有进步、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家里进行表彰。如此一来,我们的上门家访也覆盖了全部学生。”梁伟明说。
黄燕妹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其父母都在外打工,自己一人住在租房。
廉江市第八中学初三学生黄燕妹的成绩在校名列前茅,她的父母在外打工,黄燕妹自己在石城镇住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学校方面帮其申请“国家特困生”补助,实施“奖学政策”,并经常上门家访数次,关照她的上学及住宿安全问题。
“家访不仅是了解学生的渠道,其实也是学校‘以情留人’的一种方式,”梁伟明说学校学生的流动性大,因为离城里近,很可能就会转学到城区学校,或者被其他学校“抢”了,“多家访、多关心、多交流,让学生对学校、老师有更深的情感。”
“截至1月27日,在寒假的十多天时间里,全市受访学生家长达到18万多人次。为了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廉江市将全面构建干部教师全员参与、覆盖所有家庭、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多渠道互通互联的家访工作新格局,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廉江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龚凌儒说。
【撰文/图片】康韵怡
【通讯员】张思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