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德市政府发布《关于英德人民大桥实施全封闭禁行的通告》,称英德人民大桥建成多年,病害严重,技术状况等级为D级不合格状态,且单向通航孔净空尺度无法满足内河Ⅲ级航道通航标准,存在严重通航安全隐患。
《通告》称,英德人民大桥建成多年,病害严重,技术状况等级为D级不合格状态,且单向通航孔净空尺度无法满足内河Ⅲ级航道通航标准,存在严重通航安全隐患。陈咏怀 摄
英德人民大桥已封闭禁行。陈咏怀 摄
为严格落实“一线三排”,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商请尽快拆除英德人民大桥的函》(粤交航道字〔2021〕16号)、《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安委办关于加快推进英德人民大桥拆除工作的督办函》(粤交安办函〔2021〕457号)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推进英德人民大桥拆除工作的函》(粤交航道字〔2021〕75号)等文件要求,市人民政府计划于2022年1月29日起对该桥实施全封闭禁行,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请过往车辆、行人绕道浈阳大桥通行。
英德人民大桥全长1063米,高21米。陈咏怀 摄
29日下午,记者走访英德人民大桥发现,大桥桥口已封闭,行人与车辆均无法通行,大桥边还有不少群众在拍照留念。
据悉,英德人民大桥于1969年7月动工建设,工程总投资约192万元,1971年1月20日建成通车,贯通火车站和英东广韶公路,大桥全长1063米,高21米。
据《英德县志》记载,此处原为古渡口,新中国成立前后,人、货均靠船艇渡江,1958年冬,在今航道段附近架设浮桥连接东岸咀,浮桥用86艘小艇连接而成,并以木架桥让船只通行,公路交通车辆过江只能依靠轮渡,交通十分不便,严重阻碍了英德两岸之间以及英德与外界的联系。
因为北江穿过英德中部,将陆路交通运输中间截断,使当时河西的大批矿产和农副产品无法及时运送出去,对英德的工农业生产发展束缚很大。京广铁路位于北江河东,全国各地运来英德的物资和英德运往各地的物资,运输量大,靠渡船渡车,无法应付。
为改变落后局面,1969年,当时的英德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建设一座钢筋水泥结构桥梁,工程由县统筹指挥建设,从全县25个公社民兵连共抽调了2650人组成建桥主力军,动员鼓励全县机关干部职工及部分人民群众义务参与建设,历时540多个日夜,终于建成英德人民大桥。大桥集交通与水利灌溉于一体,桥面可通人与车辆,桥下铺设了大型水管,把桥东翁江水引到西岸,可灌溉1.2万亩农田,既便利了交通,又缓解了部分田地的灌溉问题,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北江第一桥”。
英德人民大桥的竣工,还打破了一项纪录——是当时广东省最长的一座公路桥梁。大桥建成通车时,整个英德几乎都沸腾了,人们纷纷涌向大街小巷,敲锣打鼓,像欢迎凯旋的英雄一样,簇拥着修桥功臣游行乘坐的花车,节日般地欢庆了好几天。
英德人民大桥,顾名思义,充分凝聚了英德人民的智慧与汗水。这座桥梁既是连通北江东、西两岸,加速对外交流发展的交通桥梁,亦是为人民群众引流灌溉、解决实际困难的水利桥梁。
2011年,英德人民大桥被英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英德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禁止机动车通行,成为了旅游观光桥。
【记者】陈咏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