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无畏,归无恙!南屏“战疫”的斗门医护,欢迎回家…

今日斗门
+订阅

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逆行时,

他们是无坚不摧的“战士”

回归时,

面对家人却是如水柔软。

斗门赴南屏支援医疗队

正式凯旋。

在一幕幕温情画面前,

她们再也绷不住。

卸下“盔甲”,

原来,他们是天使,也是凡人。

1月13日,疫情来袭,斗门500多名医护奔赴南屏抗疫一线。1月25日,随着最后102名留守采样的“特战队”归队,意味着斗门驰援的医护人员顺利完成任务,全部平安回家。

奋战11天,凯旋的采样“特战队”百名医护,在结束休整后今天踏上回家路。

暖心的鲜花、贴心的问候,动情的致谢,102名采样“特战队”首站回到遵医五院,医院同事们为他们送上了暖心的惊喜。

女儿在回家路上

她却“跑”了

作为采样“特战队”领队,遵医五院急危重症片区科护士长蒋卫丽接过鲜花,仅说了一声“我们回来了”,就再也绷不住,眼泪微微染红眼眶。

卸下“盔甲”,放下重任,蒋卫丽哽咽地说道,“回家第一件事,要去抱抱女儿。她大学放假回来,我却一声不响走了。心里一直很愧疚。”话声刚落,蒋卫丽再也忍不住,顿时泪流满面。

是勇者,更是凡人。1月14日,带队参与斗门区第一轮全民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已是深夜。1月15日,蒋卫丽原计划一早出门买菜,为当天大学放假回家的女儿准备丰盛的饭菜。

然而,铃声打乱清晨的宁静,她接到“20分钟内紧急集合,赶往南屏支援”的集结令。没有片刻犹豫,来不及跟女儿打招呼,她便出发了。

带队进入广生村和华发社区,蒋卫丽既是统筹人,又是“知心姐”。遇到危险系数高的采样,她总第一个冲在前头;每天出发前,总不忘一个个检查队员是否防护到位;挨家挨户上门采样,每天匆匆吃几口饭就继续作战,累了就躺一下再接着起来战斗.......

“压力大,强度大,但眼看疫情趋向平稳,一切付出都值得了。”蒋卫丽坦言,奋战十一天,一直冷静咬牙撑着,当看着队里许多00后和快退休的医护,抢着要奔赴最危险的一线时,她更是受到触动。

她同为遵医五院医护的丈夫李乾伟,现在依旧坚守在珠海市国际健康驿站。两人已数月未能见面。

▲蒋卫丽和女儿

确切的回家时间,蒋卫丽并未告知女儿。“怕又有突发任务,让她失望。”她很欣慰,女儿自幼体贴懂事,支撑着她一路前行。

会恐惧会彷徨

但必须往前“冲”

在蒋卫丽有序统筹背后,“艺高人胆大”的胡丙兰总冲在最前线。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她可谓身经百战。收到集结令时,她还在医院值班。

“勇”字当头的她,很多人不知道还是个二胎妈妈。来不及跟儿女道别,她带上手机,就出发了。

最考验人的是,要深入广生村和华发社区每户上门进行采样。“有些要深夜里爬十几层楼,有些则需走进深深的小巷里。”胡丙兰回忆,不清楚前方的环境、随时有暴露感染的风险,队员们初期会彷徨和恐惧。

“必须带头冲在前面,才能让大家克服心理恐惧。”胡丙兰坦言,到了前线自己就会一个劲往前冲。早一分钟完成采样,防控的部署才能更精准。凭借着坚定、干练、冷静,胡丙兰带领队员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任。

脱下防护服,终于可如愿回家。胡丙兰第一个拥抱的,是自己的婆婆。在最艰难最大压力的时候,婆婆说得最多的是:“你安心抗疫,保护好自己,家里有我在,不要担心……”,胡丙兰称,正因家人的支持,自己才能全力以赴。

连续十一天

不敢与孩子互动

在胡丙兰带队深入广生村的同时,作为副领队,李晴则担起了华发社区部分管控区域采样的重任。

胡丙兰说出发那一刻,2岁的小宝还在熟睡,自己来不及多想就出门了。当时她只记着一句:“被需要!就要勇往直前!”

临时增加华发社区的采样任务,李晴通宵与镇政府对接、梳理流程和物资,第二天就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一步步、一层层,走进小区、逐户上门,一户户加紧“排雷”。

李晴与队友们的努力,感动了不少华发社区居民。一名3岁的孩子,专门制作了手工作品,致敬医护们。

看着孩子,李晴满心想着的都是女儿。担心女儿会哭闹,听到自己声音会找妈妈,李晴十多天来都强忍着,不敢给家里打一通电话。说到这些,她不禁泪流满面。

获知妈妈要回家的消息,小宝早早就在小区楼下等候。简单相拥,李晴却称,这便是最踏实的礼物。同为医护的丈夫,将她紧紧抱在怀里。没有人比他们彼此,更懂对方的辛劳。

他们的背后,

还有许许多多同他们一样的勇者,

用生命守护生命,

用无私换来暖春。

谢谢你们,为珠海拼过命!

二条:《管控措施,调整!》

采写:卢展晴

视频:周俭民

图片:陈颖(部分来自受访者)

编辑:曹木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