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这天,黄蓓正像俗语说的那样,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地“扫房子”。不过,她“扫”的不是自己的家,而是成百上千户深圳人的家。
黄蓓是一名整理收纳咨询师,岁末年初,是她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这一时期,深圳的家政行业进入旺季,每周,黄蓓都会敲开至少10多个家庭的门,走进他们最隐秘的私人空间,帮助他们有仪式感地迎接新的一年。
这天,黄蓓决定留在深圳过年。这已不是她第一次决定过年留深。父母远在北京,行业旺季工作繁忙,响应疫情防控“非必要不出深”的号召等等,都是她选择留在深圳的理由。
今年,她接到的订单又很快排到了年后。每天,她都早早挤上地铁,与过年返乡的人流逆向而行,奔赴在自己的岗位上。年前“爆单”是常态,团队里有很多外地的同事,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亲人,而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都在深圳,她说,希望把休息的时间留给这些更需要的人。
她是每一个努力工作、时而纠结,渴望回家又因各种原因犹豫不决的平凡的你我他。过年不回家的决定,不论经过了多少次辗转反侧往复纠结,最终都在一个淡淡的电话里尘埃落定:爸妈,今年我就不回去过年了,等忙完有时间,我一定回去看你们。
后疫情时代下的新年:“候鸟”式过年变“留守”式
在黄蓓看来,自己和家人的过年方式在疫情的影响下早已悄然发生变化。
过去,黄蓓父母的生活状态是典型的“候鸟”式,因为怕冷,北方天气一转凉,他们就要飞到三亚过年。“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黄蓓称,自己每年也会随父母一起前往三亚过年。
但2019年,是近年来自己最后一次在三亚过年了。2020年,疫情突然袭来,黄蓓过年再也没有去过三亚。“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和父母的过年方式,比起到处跑带来感染风险,留深过年更是对家人的一种保护和责任。”
从“候鸟”式到“留守”式,黄蓓觉得,近几年深圳的年味越来越足了,让她更愿意选择留下。登高、逛庙会、与留深的亲朋好友互相串门,是黄蓓留深过年的方式。“以前回北京过年,庙会是最有年味的地方,现在留在深圳过年,活动越来越多,我也会来这里的庙会‘找年味’。“
在杂物堆里施展“整理魔法”。
整理行业旺季:希望帮每个家庭有仪式感地迎接新年
另一个留深过年的理由,是因为热爱的整理事业。过年前单量剧增,一天上门2-3户,黄蓓觉得,自己一刻也离不开。“团队里许多整理师家离得远,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亲人,我让他们先回去了。现在团队人少了,单量却有增无减,比平时忙许多倍。”
但是,能够帮家家户户有仪式感地迎接新年,让黄蓓忙忙碌碌却乐在其中。“大家都希望年前整理房间图个吉利,都说新年新气象,看到每个房间在我们的努力下焕然一新,我和同事也很有成就感。”
黄蓓尤其记得,2020留在深圳的那次新年。彼时,她的孩子即将出生,却正遇上年前“爆单”时期。当时,有一栋楼的业主陆续开始入住,很多人希望赶在年前搬进新家,而黄蓓的许多客户都住在这栋楼。“那会儿我天天挺着大肚子辗转在各家各户,保安还以为我是住户,最后发现我不是,他还常常催我赶紧回家休息,挺暖心的。在那之后,疫情就爆发了,所有人都留在家里。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后怕的。”
两年后的今天,黄蓓仍然选择留在深圳,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她坦言,因为“被需要”,所以一定要留下。“有一次上门,那个顾客家的东西非常多,她无意间说了一句‘你不来我的年都过不好了’,让我更加坚定要留下帮他们收拾好。”
黄蓓的团队。
深圳人过年的“深圳速度”:年货早备齐,整理早规划
穿梭于家家户户,黄蓓发现,深圳人过年也有“深圳速度”。
在整理收纳师眼中,深圳人过年的“深圳速度”,体现在早早准备好的年货上。一月初,黄蓓观察到,有许多家庭已经提前备齐了年货。“有次我去到一户人家,满地都是新年礼盒,还有已经囤好的米、面、粮油和零食,年味非常足。”
不过,年前忙碌的状态让黄蓓疏忽了自己家的年味。黄蓓坦言,自己只能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为家里备年货做整理。
“深圳速度”在黄蓓看来,还体现在家家户户都提前很久开始做整理的打算,要求赶在新年前完成整理。早在12月,黄蓓收到的订单量已经明显开始增加,尤其是希望能尽快做完整理的“急单”。碰上搬家“急单”,更是耗时耗力。“当遇上非常复杂的搬家订单,我们会和顾客商量先帮他们做好紧急的需求,年后再做优化,”
1月初,深圳出现本土疫情,新冠病毒变异株德尔塔、奥密克戎冲击深圳疫情防控一线,无疑给期盼回乡过年的深圳人浇了一盆冷水。但是,疫情没有浇灭他们留深过年的热情。
整理行业年前“爆单”的背后,是越来越多希望留在深圳过年的人对“家”的美好期许,对新年的美好期待。“每年过年前我接到的订单数量都会翻倍,今年和去年相比翻了不止一倍。作为整理收纳师,我希望帮每家每户都有仪式感地迎接新年。”
采写:南都记者 严兆鑫
编辑:戴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新春走基层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