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点下班后,家住江南的市民侯先生马不停蹄地来到老街。今天,他的目的是从一片“红”海中挑选出最钟意的一副春联。
“旧年过了又新年,爆竹金花费几千。一对灯笼悬姓氏,家家都贴大门联。”梅县人、清代著名教育家孙波庵曾用竹枝词描绘过梅城居民过年的情景。近几天,梅州的年味逐渐浓厚,喜庆的红色映染得行人喜气洋洋。
在江北老街的主街道上,抬头一望,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在上空;道路两侧,买春联、“福”字、贴画等饰品的群众络绎不绝。侯先生举着这幅“家兴人兴事业兴 福旺财旺运气旺”的春联告诉笔者,虎年,他准备自己做点小生意,这副对联象征着他内心的期望。
沿街,除了喜庆饰品外,各种美食也吸引着笔者的目光。圆咕噜的炸煎圆、一口酥香的炸馓子、软糯甜蜜的甜粄……街上到处弥漫着香味。
侯先生告诉笔者,每当春节,客家传统小吃是梅州人的必备,这种舌尖上的年味,寓意着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走进“一家人糍粑店”,笔者见识到了热气腾腾的糍粑,吃起来更是柔韧鲜滑、香甜可口。据了解,客家人每逢传统节日都会有做糍粑的习俗,目的在于营造出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生活的氛围。
传统小吃寄托着美好的情感和愿望,比如油角又名角子,与饺子发音相同。除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也寓意着新一年的日子像油角那样油润、富足。而煎圆取其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之意,有“粟一烧”之称的馓子则象征着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北风起,食腊味。对于梅州人而言,过年离不开腊味。
除此之外,酿豆腐、酿酒、盐焗鸡、各种粄……梅州人的年味,是色香味俱全。
【全媒体记者】陈泽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