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紫金椒酱,舌尖上的非遗!

河源发布
+订阅

紫金椒酱、紫金铁锅、紫金竹壳茶

是紫金人耳熟能详的

“紫金三件宝”

近日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

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其中

紫金县椒酱制作技艺

名列新入选项目

今天小编带你去探访

这项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

舌尖上的“非遗

近日,记者刚走进了“鸿昌记紫金椒酱”的生产车间,一股浓烈的蒜香味就扑鼻而来。在发酵区,一坛坛陶瓷大缸里腌陈的都是独头蒜,腌陈期长达120至180天,直至蒜头自然冒油,香味四溢。

相关负责人罗福茂告诉记者,紫金椒酱的主要做法,就是将这些经过腌陈的蒜头再配以秘制香料及上等花生油、芝麻油,经过一定的比例调制而成,而腌陈蒜头就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鸿昌记紫金椒酱负责人  罗福茂:“我们这个腌制日期,是2021年的3月份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它的腌制时间达到半年以上的话,你走进来就闻得到它香味四溢,然后它已经是出油了,它的腌制过程会产生很多多糖化合物和益生菌,我们再用秘制香料跟它搭配,做出来的椒酱口感非常好。”

紫金椒酱最早始创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即1771年),当地商贩以传统的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摸索和掌握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2015年,紫金椒酱入选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罗福茂告诉记者,他们把传统工艺、传统配方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经过多年的摸索,在完全保留原始味道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秘方。如今,紫金椒酱已成为客家饮食的烹饪上选之品。目前,通过线上销售,紫金椒酱不仅在珠三角地区畅销,还远销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

鸿昌记紫金椒酱负责人  罗福茂:“食用辣椒酱在岭南一带已经形成了很长时期的饮食习惯,以前我们是通过手工捣烂,现在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机器进行充装,所以产品制作的全过程是无尘、无菌的,达到食品安全的标准,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近年来,

紫金县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引导企业制定行业标准,

大力扶持传统产业,

鸿昌记紫金椒酱就是典型的例子。

罗福茂表示,紫金椒酱将以此次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契机,传承好“非遗”保护技艺,让紫金椒酱进一步成为客家饮食文化的瑰宝之一。

鸿昌记紫金椒酱负责人  罗福茂:“因为紫金椒酱也是‘紫金三宝’之一,我们利用互联网平台推销出去,也能提升我们紫金的知名度,再把这个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人生有什么事儿是

一勺醇香味厚、辣而不燥的紫金椒酱

解决不了的呢?

如果有,那就来两勺!

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紫金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