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鹏教授:背靠中心城区最大森林生态系统让富云山得天独厚

南方+ 记者

00  受访者供图

【名家看点】富云山项目毗邻白云山麓,在助力广州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居环境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最大优势就是背靠广州中心城区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一白云山。现在称生态大城的产城融合项目非常多,但从城市生态学角度来看,真正符合条件的并不多。选这样的居住环境,可以兼顾事业和生活,工作和休憩,是理想的生态大城。

人工养殖并经归化训练后的白鹇将放归白云山森林的消息,去年已经在广州的摄影爱好者圈内不胫而走,一时间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白鹇体态娴雅、外观美丽、吃苦耐劳、生命力强,一直被民间视为富贵和才华的象征,也是广东省的省鸟。白鹇放归白云山,自然将成为广州中心城区这座生态屏障最好的代言明星。

随着富云山项目推新,有关城市发展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亦引起大家的关注。近日,围绕白云山生态系统保护与云山西麓宜居新城建设的话题,城市生态学者、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飞鹏接受了南方+记者的专访。

白鹇。俞新华摄

白云山生态保护对云山西麓宜居新城建设意义重大

南方+记者: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白云山作为广州中心城区的生态屏障,素有“市肺”之称,也是无可争议的广州城市名片。其生态效益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飞鹏:白云山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森林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的调节作用而产生的有利于人类和生物种群生息、繁衍的效益。主要包括调节气候、减轻热岛效应、净化空气,固碳释氧,降低噪音,提高负空气离子含量,抑制病菌等。其次是对人类的心理、情绪、感觉、文化、教育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例如白云山森林的季相变化对人类的心理、情绪、感觉等的积极作用,同时山上各种各样生物(生物多样性)对人们的文化教育也都有直观和间接的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在人口密集、建筑林立的城区尤其珍贵。

南方+记者: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能否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保护好白云山与促进广州城市更新的关系?

陈飞鹏: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广州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须充分利用好白云山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资源。广州市辖区面积有7434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面积有785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最集中最活跃的区域,这里能量、物质、信息流动密集复杂,为此人工建设了很多建筑和设施,但唯独缺乏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大面积连片的森林生态系统。白云山是广州市城市中心区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面积有28平方公里。虽然帽峰山的面积比白云山略大,但帽峰山处于城市郊区。因此白云山在中心城区的生态地位和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

背靠白云山让富云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南方+记者:富云山项目甫一推出,就被媒体冠上了“生态大城”的称号。近年来,广州市中心城区带有“生态大城”概念的产城融合项目非常多。所谓生态大城,到底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陈飞鹏:富云山项目毗邻白云山麓,在助力广州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居环境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最大优势就是背靠广州中心城区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白云山。现在号称生态大城的产城融合项目非常多,但从城市生态学角度来看,真正符合条件的并不多。产城融合的生态大城,应该符合两个基本的条件:首先它应该是一个生态功能正常的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方面畅通无阻,这就需要前期有大量的投入和建设。表现在经济上是生产有活力、贸易通四海,在居住上是的医疗、教育、娱乐配套等齐全。经过长时间一定时间的发展和积累,广州中心城区基本具备了这个条件。但第二个条件就很难满足:它同时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亲近自然,从气候、景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近距离接触自然,并从中受益。选择这样居住环境,可以兼顾事业和生活,工作和休憩,是理想的生态大城。

南方+记者:近年,在白云山上绝迹的广东省省鸟白鹇,被有关单位人工训化后重新放归这片生态系统,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白鹇的回归对白云山的保护有什么意义?

陈飞鹏:白鹇色彩鲜艳、外形漂亮,是广东省省鸟,曾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各地,后来由于生态环境改变的原因,离开了白云山。目前白云山已有人工养殖的白鹇,经过归化训练后放归白云山森林。白鹇的回归,标志着白云山的生态环境全面好转。白鹇可以成为白云山生态系统的伞护种,因为白鹇的生存环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境需求,从而对该物种的保护,同时也为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加速发展,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人民对自然环境的质量和数量需求逐渐提高,白云山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也将迎来近五十年来最好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而环境生态的改善,也必将使全体广州市民受益。

南方+记者:作为城市生态学者,您对富云山这座生态大城有何期待?

陈飞鹏:富云山定位于生态大城,一方面要利用好白云山的生态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好白云山生态系统。在建设时要因地制宜,不宜对山体过多破坏或改造。注意楼盘小区与山体的逐渐自然过渡,邻近山体的楼房不宜过高,照顾到小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可视性、可达性。使居民能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能分享自然生态系统的美景和功能。

◎专家简介

陈飞鹏

陈飞鹏,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系统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和参加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主持广州石牌六所高校联合办学名师讲座“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发表论文论著五十多篇(部)。

其主持或参与的对澳门、深圳、东莞、佛山等多个城市的城市生态学基础研究项目曾获得广泛影响,为大湾区生态环保和生态修复政策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城市环境经济能值综合和可持续性分析,产业生态系统多尺度能值整合评价方法、小城镇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整合研究、城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模型及模拟、天然森林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演替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专题

新动大湾区之“城”就未来:聚焦富力·富云山


【记者】冯善书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