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到凌晨的轨迹刷屏!想把孩子找回来…

广东共青团
+订阅

近日,北京通报一无症状感染者轨迹,因其轨迹显示经常打工到凌晨,引发无数人关注与热议,在朋友圈刷屏。

该人员居住在朝阳区平房乡石各庄村558号房,主要从事装修材料搬运工作,轨迹涉及至少23个地点,含胡大簋街两家店、中关村购物中心、木偶剧院等。

据北京卫健委今早最新通报,该人员2021年11月来京务工,1月18日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1月19日患者出现头痛、咽痛等症状,综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继续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该确诊病例岳某,1978年生,原本在山东威海捕鱼船做船员。岳某表示,我家住山东威海荣成市成山镇,我大儿子在距离家50公里的一个食品厂工作。2020年8月12日,他说肚子不舒服,就要回家找他妈,食品厂主任把他送到汽车站,然后他走丢了,就突然不见了。

因他的儿子曾在北京做过帮厨,他就来到北京寻找。在此之前,为了找儿子,他已经去过山东、河南、河北、天津等多地。每到一地,在寻找儿子的同时,他都会打零工维持生活。

岳某表示,在北京的这些天,他主要是通过一些接零工的微信群联系装修包工老板,接到的工作都是扛沙袋、扛水泥或者是把建筑垃圾搬运到指定垃圾站。由于北京市区白天限制工程车辆通行,他就在凌晨出发,通常做完工天就亮了。为节省开支,他住在石各庄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每月租金700元。

“我也不觉得自己可怜。我只是好好干活,我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双手,挣点钱,挣了钱找孩子。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照顾这个家。我找孩子,到现在花了好几万。打工都是打零工,赚了钱就找孩子,没钱了就打工。我努力,就是为了把孩子找回来。我辛苦一点,就算把命搭到里面,也要把孩子找回来。”

北京青年报记者20日上午联系到岳先生的妻子,她称丈夫来北京是为了寻找失联儿子的线索。

岳先生的妻子说,她的儿子岳跃仝在山东威海东山失联,“我儿子当时也在这边打工,当天本来说要坐公交来看我,我还给他转了钱,没想到后来就没有消息了。”

据她介绍,儿子失联后,丈夫长期在外奔波,寻找儿子的线索。“他去过山西、北京、山东烟台等地方找,他找孩子的时候还要养活我们一家人,所以一边找孩子一边打零工挣钱养家。”

“这次他去北京也是想要找孩子的线索,他每天打几份工我也知道,他忙着搬装修材料,有老板给他打电话,他就过去帮忙。”其妻子说,“前几天,他说回山东威海这边我儿子失联的地方,再来找找线索,头一天特意做了核酸。后来他说,他当时已经上了高铁,结果接到电话,说他的核酸结果不对。他就给我打了电话,说回不了威海了。”其妻子回忆说。

岳先生的妻子介绍,目前丈夫说会积极配合治疗。“我丈夫原本头发就有些白,这两年为了找儿子,头发更白了,让我也很心疼。我了解到网上有很多网友很关心我爱人,帮忙转发我失踪孩子的线索,我很感谢大家的帮助。”

一名19日联系过岳先生的同村老乡20日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他了解到岳先生的情况后,将岳先生找孩子的情况发布到网络上,“没想到后面引发了这么多网友的关注,还有很多人联系我,想给岳先生捐款。我联系了岳先生,他说只想找到儿子,不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要钱,感谢大家的关心。”

1月20日上午,微博用户@寻找岳跃仝 发帖称,自己是确诊病例岳某某的小儿子,之前走失的是他的哥哥岳跃仝。“我爸去北京找我哥,感染了病毒……请叔叔阿姨们,不要再给发钱了,帮我找找我哥就行了。”

威海公安回应《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一文:正在核实处置并将通过官方发布结果

1月20日一大早,关于北京市流调的文章《对话“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来北京找儿子,凌晨打零工补贴家用》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文章对北京这一轮疫情中通报的一个病例到北京寻找孩子、辛苦生活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文中涉及山东省威海市公安的部分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文中提到的岳某儿子在威海失踪后当地警方出现推诿、不定位手机、不调监控、三个月才立案等情况,《法治日报》记者联系了山东省及威海市有关部门。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威海市公安局正在对此事开展核实处置,核实处置结果将通过官方发布。山东省公安厅高度关注此事,正督促威海市局加快核查。

北京南站:已为G1085次列车旅客岳某某办理退票

1月18日,按照疫情防控应急机制,对被临时扣停的G1085次列车内旅客逐人通知,办理退票、改签,截至1月20日16时,仍有22名旅客因无法取得联系,未办理退票。

针对网上民众关注的岳某某未办理退票问题,经与旅客岳某某联系核实,已按照其提供的本人信息办理了退票。

铁路部门提示:仍未办理退票的旅客,如在12306官方网站或12306手机APP购票,可于30日内办理退票;已领取报销凭证或现金购票的旅客,请在180天之内到全国各站进行退票。

流调里的艰苦人生:愿“偶然”可以让他团聚

光明论丨吴瑜

今天,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篇《对话“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来北京找儿子,凌晨打零工补贴家用》给刷屏了。

文章里对一位北京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的人生进行了复盘,父亲瘫痪、母亲重病,二老治病用药花费不菲;大儿子走丢了,为找儿子已经花了几万块;妻子收入微薄,小儿子在上初中,他一个人养六口人,生活压力很大;加之被确诊了新冠,又将迎来一段时间的收入真空。

而这也就解释了,流调报告中为什么他要穿梭北京各个区,从事各种体力工作,并常常工作到凌晨。人生不易、无可奈何,他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为人父的责任,只能如此。

流调报告和追踪报道,宛如一卷细节致密的人间纪实,将这种苦一一记录并呈现了出来。本来,这位四处打零工的工人,可能只是人们日常擦肩而过的普通人,很难引发关注。但当他的生活被摊开,人们才真切地看到一位普通人所背负的重量。

客观来讲,他的辛苦是因为碰上了很多概率性事件,比如儿子走失、父母生病、确诊新冠等等。现如今他引发了全网关注,也同样是一种“偶然”。如果说“偶然”让他遭遇了各种不幸,但我们乐观地想,现在这种“偶然”能不能拯救他?

从他的经历来说,并不是引发一波同情或是有人愿意资助就足够了,他还有个艰巨的任务未完成——寻找儿子。从报道看,他寻找儿子近一年时间,其间他经历了很多波折。

现在,这个个案已经引发巨大关注,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引发重视,凝聚起巨大的力道,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的希冀完全不过分,这是为人父母者最基本的诉求。他说“不觉得自己可怜”,还说“不要捐钱,帮我找找儿子就行了”,这样的要求无论如何都应当满足。

从他的自述看,他找儿子很困难,仅立案就花了三个月时间。目前,山东荣成市公安局也表示“整个事情我们都在调查了解”,威海市公安局则表示已经关注到网络上的相关情况。具体情况仍有待进一步公布,但毫无疑问需要深入追查。

因为流调引发关注,进而媒体跟进发现了他的困难,之后社会各界力量介入,这个事件解决路径确实太“偶然”了。但正如“这条鱼在乎”的故事,这种偶然,对于这一家人来说可能就是巨大的命运转机。

在这样一个因为“偶然”可能被改变的命运里,每一位社会成员也会读出这样的信息:希望终究是存在的,社会价值底线是始终在场的。

当然,从“偶然”推导出“必然”,或许才是更理想的走向。比如在事后深入总结一下寻子之路的梗阻到底在哪,社会如何去筑牢安全感,当地社会救助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等,让个体的生活有更稳定的预期。“偶然”让命运迎来转机固然让人欣慰,但降低偶然因素带来的人生打击与挫折,或许才是更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说,这段艰苦人生应该有一个更好的续集,书写者既是他自己,也是我们所有围观的人。

文章来源:

1.《打工到凌晨的轨迹刷屏!本人及妻子发声:想把孩子找回来》.中国青年报综合自中国新闻周刊(赵翔)、北京青年报(屈畅)

2.吴瑜.《流调里的艰苦人生:愿“偶然”可以让他团聚》.光明论

3.姜东良 李娜.《威海公安回应 一文:正在核实处置并将通过官方发布结果》.法治日报 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

4.@北京南站官方微博

编辑:小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