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谈话,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精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下,中国特别是广东又掀起了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热潮。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图片源自人民日报
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冷战结束后,世界开始走向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周边一些国家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经过治理整顿,我国经济走出了低谷,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世界社会主义发生的严重曲折对我国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也有人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提出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紧要关头,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他一路走,一路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对如何推进改革开放,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还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也是邓小平在谈话中反复强调的重大问题之一。他特别指出,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他认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不仅对之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火车站与湖北省负责人谈话。图片源自人民日报
广东率先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广东以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为目标,掀起了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热潮,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2月,广东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南方谈话精神,研究广东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以实现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的目标。省委书记谢非、省长朱森林分别在大会上作了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卢瑞华就省委和省政府提交大会征求意见的《关于扩大开放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作了说明。
此次会议分析了广东在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认为抓住扩大开放,就是从广东实际出发,发挥广东省的优越性,就可以推进改革深化、科技进步、商品经济发展。整个20世纪90年代广东经济能否有大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省对外开放能否迈出更大更扎实的步伐。
邓小平南方谈话,给南粤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广东各地各单位干部群众密切联系实际,边学习边贯彻,在较短时间内便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澄清了重大是非,思想更加解放。许多干部群众认为,这次学习是继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是不仅增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而且树立起了赶上亚洲“四小龙”的信心和决心。省委政策研究室经过调查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即为省委、省政府起草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省外经贸委提出了广东对外经贸赶超亚洲“四小龙”的发展设想。省经委、农委、科委也分别提出了广东工业、农业、科技赶上亚洲“四小龙”的设想和对策措施。
三是发扬大胆闯、大胆试验的精神,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圳经济特区计划在1992年内完善一、二线的管理,争取尽快成为一个大保税区。珠海经济特区把开放建设西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广东4个扩大开放重点区域之一的惠州,则拉开全面开发建设的序幕,大亚湾规划区年内将投资2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学习与转变工作作风相结合,各地各单位大兴调查研究、真抓实干之风。
邓小平同志视察珠海亚洲仿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图片源自人民日报
时间线|力争20年赶上“四小龙”战略的出台
为了加快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广东省委、省政府于1992年3月12日就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问题作出决定。
1992年4月25日至5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带领国务院10个部委办联合组成的“国务院广东经济发展战略调查组”,在广东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研究,了解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讨论如何落实邓小平提出的广东要力争在今后20年内赶上亚洲“四小龙”目标的措施。
同年7月1日,广东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关于加快广东发展步伐,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的请示》。之后,在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了《广东省20年经济社会发展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将广东实现现代化分为两个阶段:1991—2000年为第一阶段,到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要实现比1980年翻三番多,总体达到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1990年的经济水平;2000—2010年为第二阶段,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1.6万亿元,总体相当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当年的经济水平。同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992年11月1日至5日,广东省委召开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部署进一步加快广东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谢非作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广东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报告。朱森林就广东省如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专题发言,指出:广东应该而且有可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3年5月21日至26日,中共广东省第七届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把在未来20年间赶上亚洲“四小龙”、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式确定为广东的奋斗目标。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国共产党在广东100年的光辉实践》,2021年3月15日,南方日报A12版;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改革开放发展史(1978—2018)》,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联合出品】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记者】龚春辉
【党史精读栏目主持人】王聪 张丽红 叶浩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